眉山市青神縣百家池村積極探索“鄰里百家”基層社會治理“微陣地”建設,大力培育群眾“自組織”和“鄰里”文化,堅持以村黨委為核心,推行“三微聯動”模式,把治理和服務延伸至村民小組,書寫鄉村善治大美篇章。
打造“微陣地”。村“兩委”通過整合閑置集體土地、租用閑置農戶房屋,打造集議事、活動、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鄰里百家”,配套建設小公園、兒童游樂園、停車場等。制定村級民事代辦服務清單,在“鄰里百家”設立“代辦驛站”,就近就便為村民提供代辦服務。建立“與村民商量建、讓村民自己管、引各方協同用”機制,引導縣級部門、社會組織加盟入駐,常態化開展村民說事、民情懇談、百姓議事等活動,把“鄰里百家”建成村民“自發來、樂意聽、愿意說”的公共空間。?
培育“微組織”。通過“鄰里百家”民主協商、民主管理、民主決策,使村民成為鄉村治理的建設者和治理者。共商鄉村規劃。實施鄉賢助村、鄉賢歸來計劃,將有意愿、有能力的年輕人吸納為村黨組織后備干部。建立“鄉賢匯”網絡平臺和鄉賢理事會,引導鄉村規劃師、本地鄉賢、基層老黨員、退休老干部等成立村級發展規劃領導小組,因地制宜、隨山就勢發展柑橘、花卉、水產、草坪、蔬菜等產業,細化產業園區彩虹游步道建設、標準化果園建設等村級發展規劃,最后召開黨員大會進行集體表決。共商利益分配。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成立黨員種植戶+普通種植戶+社會資本為一體的百家椪柑產業聯盟,商議“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合作模式,建立小農利益聯結機制,發展柑橘種植、建設冷鏈物流項目,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共商村級事務。村黨組織書記擔任百家議事會召集人,每季度召開社員大會,村民全程參與涉及本村的集體資產處置、發展黨員、村規民約等村級重大事務和重大項目實施的意見征求、決策、實施全過程,集中民意將廁所革命、風貌改造、庭院治理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村級自治重要內容,公示集體經濟支出等重大財權事項。?
辦好“微課堂”。改進傳統農民夜校,新開辟授課講學點建立鄉村社區大學。建師資隊伍。整合鄉村振興專家、文化名人、縣級部門負責人、產業帶頭人、鄉土人才等建立師資庫,組建“振興百家”講師團,編印教材、課程“菜單”等,通過專家定期講、部門輪流講、村民帶頭講的模式進行授課輔導。授群眾良方。制定“1+X”(1:專家宣講類,X:農民點題類)教學安排,圍繞鄉風文明、人文歷史、三農三產、技術培訓、脫貧攻堅、文化旅游等重點內容,發放調查問卷,收集村民對電子商務、椪柑產業、竹編技術等實用技能培訓需求。促成果轉化。將職業技能鑒定現場下沉到百家池村,幫助村民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引導本地上市企業、非遺文化龍頭企業與百家池村建立“培訓+就業”“培訓+扶貧”講堂一條龍服務模式,簽訂勞務派遣合作協議,定期公布用工和產品需求清單。
(陶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