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并不只有大氣、水源、土壤等宏觀方面,它還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近兩年來,東坡區著力推動城市居民區打造無廢小區,讓生活垃圾在源頭得到控制,把居民小區變成一個個綠色細胞,讓市民出門就能享受到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
對于居民小區,垃圾分類是維護環境衛生的重要工作,在萬景·歡樂頌小區,物業公司有專門的垃圾分類督導員,每日負責對小區里的垃圾桶進行巡查和維護。除此之外,從去年十月創建無廢小區以來,小區內設置了大量垃圾分類回收的宣傳欄,對居民正確投放垃圾進行積極引導。
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李旭勤說:“平時我們做檢查的話,第一檢查桶的周邊是否有垃圾,順便做一個規整或者小區垃圾桶旁邊的清潔,第二就是看一下垃圾桶里面的分類是不是對應的,不是對應的話我會對它進行分類,第三是對前來丟垃圾的業主進行垃圾分類的勸導。”
除了擺放整齊的垃圾桶,小區里新增的只能垃圾回收柜就在道路一旁,在這里,居民無需打包,就可以實現垃圾的自動稱重與回收,機器還會根據市場價,對居民投放的垃圾進行返現。不一會兒,便有居民拎著紙箱、空塑料瓶,來到智能回收機前,熟練地掃碼、投放,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回收金額便打到了居民的手機上。小區里還設置有廢舊衣物捐獻箱,通過這些設施,把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將其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居民陳先生說:“環境好了,大家在里面住著心情舒暢,耍起很舒服,環境不好,里面臭烘烘的,很不舒服。”
小區還將“無廢”理念融入社區文化,物業服務中心不定期推出跳蚤市場,打造社區舊物共享平臺,讓居民手中無用的資源可以在小區里得到循環利用。隨著小區環境的不斷改善,保護環境的理念也逐漸融入居民們的日常生活中。
小區物業負責人劉發劍說:“環境改觀是比較大的,因為以前我們小區的垃圾桶比較臟,丟的東西都比較亂,自從這些設施投入以后,整體的垃圾分類都是做的比較好的,因為我們業主都提高了分類意識,在家里就做好了垃圾分類,垃圾投放在桶里面的分類還是做的比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