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推動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保護園區生物多樣性,寶興縣檢察院在辦理阿某某等6人盜伐林木案件時,發現經濟價值高的“天全槭”存在區域性滅絕風險。通過公益訴訟立案監督及同上級檢察機關、縣級政府部門溝通協作,推動“天全槭”納入四川省重點保護植物名錄,并聯合四川農業大學、縣林業等共建繁育苗圃基地。最終該案被評為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檢察機關服務國家公園建設典型案例。
一是創新最佳辦案模式。寶興檢察院結合小院實際,打破業務部門界限,抽調2名院領導、6名業務骨干組建“熊貓老家·檢察護航”一體化辦案團隊,專攻涉國家公園相關案件;制定《寶興縣檢察院內部協作辦法》,對案件線索移送、辦理、協作等進行規范,推動涉國家公園的各類案件線索在內部迅速轉化,最大程度降低生態損失。在辦理阿某某等6人盜伐林木刑事案件時,發現被伐樹種“天全槭”售賣價格遠高于同樣未納入重點保護范圍內的其他樹種,遂迅速將線索轉化為公益訴訟案件立案調查,助推樹種資源保護。
二是整合資源強化各方協作。探索構建樹種保護專班。今年3月,由縣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縣檢察院與四川省農業大學、縣林業局、縣林投公司在縣林業局森林經營所大池溝管護點召開天全槭(四川槭)保護工作推進現場會,聯合成立天全槭保護工作專班,明確對樹種進行調查、掛牌及育種保護;助推納入保護名錄。從個案辦理到推動物種保護需要多方助力,為此寶興縣檢察院先后3次同林業局到盜伐區域調查樹種存續情況,并多次向省、市檢察院匯報案件情況,在各方努力下共同助推“天全槭”納入四川省重點保護植物名錄。
三是搭建苗圃基地培育樹種。結合寶興縣域內“天全槭”存量少,且具有單株生長、高海拔種植等特性的實際情況,寶興縣檢察院與四川省農業大學、縣林業局、縣林投公司在蜂桶寨共建苗圃基地,分別有序開展收集天全槭種子進行有性繁殖、采集天全槭穗條進行無性繁殖等樹種培育工作。經四川農業大學專家技術指導,目前已扦插育種300余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