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蜿蜒流淌,既是川南、黔北的生命血脈,亦為中國醬香美酒之魂所系。為守護這一方綠水青山,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在6·5世界環境日之際,一場以法治為引領、屬地黨委政府、村民參與的深度守護赤水河行動全面鋪開。
村規民約,激發自治活力
赤水河畔,云霧繚繞的青龍村碳匯林基地旁,一塊鐫刻全省首個赤水河保護村規民約展板屹立在基地,引得鄉親們圍坐細讀,笑談間,法治的種子已悄然扎根。十條約定,獎懲并舉,恰似山間溪流,讓生態守護從“云端律令”變為“掌中指南”。
借助村規民約的引導,兩地法官檢察官們化身“普法詩人”,將環保條款編成童謠,在村小課堂掀起“綠色風暴”。孩子們手捧“生態秘籍”,眼中閃爍著守護家園的星光:“河水清清魚歡躍,垃圾分類我領跑;種下小樹長成蔭,媽媽夸我好寶寶!”500余冊環保宣傳手冊化身“生態啟蒙讀本”,通過“童心傳家風”的實踐路徑,形成“教育一名少年、輻射一個家庭、影響一方鄉鄰”的良性循環。如今,村規民約不再是展板上的冷字,而是化作晨曦中巡河的竹篙、暮色里清淤的鐵鍬,讓守護責任從“典冊高懸”變成“灶頭絮語”。
清河護岸,全民共繪新顏
在環保宣教的春風化雨之下,古藺法檢兩院干警、鎮村干部、社區志愿者匯聚赤水河支流兩江溝河段,卷起褲腳、手持火鉗,化身河道“美容師”與河岸“守護者”。眾人以雙手為筆、以汗水為墨,在清淤護岸的實踐中書寫生態答卷——從打撈水面浮萍到疏通淤塞溝渠,從清撿河岸垃圾到補植兩岸綠植,每一鏟泥土翻動、每一袋垃圾清運,都讓河道重現碧波蕩漾的容顏,讓河岸重歸綠意盎然的生機。
法治護航,凝聚守護共識
四川古藺、貴州仁懷兩地法檢聯合召開“一江法庭”跨省司法協作交流座談會,會議以“守護赤水綠,共釀生態美”為主題,邀請了茅溪鎮政府、青龍村委、碳匯林基地負責人共同參加。會議觀看了“不負山水,不負人民——赤水河畔的司法堅守”宣傳片,感受法治守護下赤水河的持續向好變化。兩地法檢系統圍繞羅灘碳匯林基地設立一年來,“2+2”協作機制開展工作情況做了總結交流,還就兩地如何開展“四渡赤水”紅色文化資源跨省保護傳承分別提出了建議,意在構建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合力和跨域司法協作新格局,為赤水河保護嵌入堅實的法治內核,讓赤水河山水林地與司法智慧交融共生、交相輝映。
赤水河清,則民生興;司法有為,則生態美。“行政執法+刑事司法+檢查監督+基層自治”同向發力與分層協作的格局,是為讓赤水河永葆生機。赤水河奔涌向前,守護之路永無止境。愿你我皆為行動者、爭當先行者,以法治為綱、以民心為基,共繪赤水河“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長卷,讓綠水青山成為鄉村振興最亮麗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