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的三月,我們迎來了第二屆“成都環保志愿者服務月”。環保志愿者服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環境社會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的重要推動力。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構建生態環境保護全民行動體系,助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指導成立了全國首個環保類聯合性志愿者社會組織——成都環保志愿服務聯合會(以下簡稱“聯合會”),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廣泛關注和參與環保志愿服務,全面開展環保志愿服務活動。
在“聯合會”成立一周年之際,人民網記者專訪了成都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軍,在他看來,生態環境工作不僅需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行動決心,也要有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社會氛圍。
人民網:聯合會作為全國首家環保類聯合性社會組織,其創設發展的原因以及對成都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作用是什么?
張軍:我們都知道環保不是個別人、個別部門的戰斗,這份事業更期待也更需要全民的參與。因為守護碧水藍天,要人人可為、人人愿為、人人能為。當前,成都正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奮力實現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城鄉社區環境治理、天府綠道、川西林盤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等各個領域,都活躍著環保志愿者的身影。這支隊伍是成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要的基礎及支撐,已成為成都生態環保工作中的一支生力軍。
所以,成立聯合會意在團結凝聚成都市各環保志愿服務力量,改善成都市環保志愿服務工作長期“單打獨斗、力量薄弱”的狀況,搭建起志愿者和服務對象聯通對接平臺,提高了環保志愿服務的整體性、專業性和持續性。去年3月1日,聯合會成立后作為推動公眾參與成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力量,著力了培養一支“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實事”的環保志愿服務工作隊伍,為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人力基礎。
一年來,聯合會也更加高效地統籌好環保社會組織引導發展及規范管理,建立健全成都市環保社會組織有序參與環保事務的管理體制,落實綜合監管,完善環保社會組織引導發展政策措施,并充分發揮好“成都環保志愿者之家”的職能作用,使其成為全民共推綠色發展、共建生態文明的積極力量。截至目前,我們已經拓展了近13萬人的注冊環保志愿者,開展了1萬多場各類環保志愿服務活動。
人民網: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作為成都環保志愿服務聯合會的主管部門,對其發展提供哪些支持和助力?
張軍:對于成都環保志愿服務聯合會的扶持,我們主要體現在扶持成立、鼓勵全市環保系統加入聯合會、參與中心工作,并對重要項目給予資金支持。
其實,聯合會作為“全市環保志愿者之家”充分發揮了樞紐型平臺職責,既承擔起行政屬性的“成都環保志愿服務總隊”上下聯動協調工作,又充分發揮非營利性社會團體的公益屬性。在具體工作推進中,形成了統一工作機制,將“市級總隊-區(市)縣分隊-鄉鎮(街道)小隊”的行政屬性與聯合會社團屬性融合,上下聯動,橫向互動,不斷架構起多層級、寬領域的服務矩陣。
2020年,全市環保宣教“百千萬”工程-全市社區(工業集中發展區)生態環境科普宣傳、組建成都高校生態環境大聯盟、統籌環保社會組織引導發展及規范管理三個環保項目的順利推進將上述職能得以進一步實現。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將指導幫助環保社會組織有序、規范開展以保護生態環境、維護公眾環境權益為目標的社會公益活動,使其成為全民共推綠色發展、共建生態文明的積極力量。
回首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壯大志愿者隊伍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2019成都環保志愿講解員大賽順利舉行,來自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各基層單位、環保科研人員、環保企業高管、職工、自然教育基地工作者、教師、學生、主持人、社區志愿者等等前來參賽,225份報名表凝聚了大家積極宣傳、踐行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熱心。最終,20位選手從200多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收獲了由成都市生態環境局頒發的成都環保志愿講解員聘書。
人民網:下一步,聯合會的發展規劃及目標是什么呢?
張軍:環保志愿服務聯合會作為成都市生態環境保護重要工作隊伍,未來將從繼續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精準把握群眾、企業、政府的需求,緊緊圍繞“規范化” “品牌化”“常態化”三部分內容做好環保志愿服務工作。
為此,今年我們會“做大”環保志愿服務隊伍,“做強”環保志愿服務品牌!在這個過程中,成都市生態環境局進一步加強對各志愿服務分會的指導,從機制建設、渠道建立、有機聯動等方面入手加強隊伍建設,借助市文明辦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陣地及全市志愿服務體系力量,形成全市環保志愿服務合力,壯大環保志愿者隊伍,力爭在今年達到50萬名。
接下來,在今年3月期間,我們將繼續開展“成都環保志愿服務月”系列活動,通過成都生態環境公眾微信號、成都環保志愿服務等平臺專欄發布第二屆“成都環保志愿服務月”系列活動,專題展示“環保與生活,綠色與健康”系列趣味短視頻,以及開展3月12日網絡植樹節活動等。
美麗城市共建共享,大力鼓勵支持引導環保志愿服務發展,全面開展環保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擴大環保志愿服務影響,有力推動全社會形成人人、事事、時時、處處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氛圍,凝心聚力共同建設美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