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由金牛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鐘培松帶隊,金牛區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主任委員朱國新、副主任委員劉清魯,委員文華、袁明華、肖行健一行對金牛區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工作進行視察。金牛生態環境局、營門口街道、沙河源街道主要及相關負責同志陪同視察。
首先視察組一行來到營門口街道區控空氣質量監測站,對金牛區大氣污染防治監測網絡建設情況進行了解。該站配置有PM2.5、PM10、NO2、O3自動監測儀,能完成空氣質量四參數的常規監測,可實時掌握街道空氣質量狀況。
目前,金牛區建有1個空氣質量監測國控站(省控站)、1個市控站,13個區控站,44個微站,實現全區各街道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全覆蓋。通過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實現預警預報,為金牛區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2019年,金牛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05天,排名中心城區第一,同比增加47天,增幅排全市第一。PM2.5年均濃度39.7微克/立方米,排名五城區第一,同比下降17.5%,降幅排中心城區第一,全年未發生重污染天氣,區域空氣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創下近年來最好成績。
隨后視察組一行來到沙河源街道府河高橋點位,現場查看了飲用水源應急物資儲備庫、飲用水源地水質預警自動監測站。
應急物資儲備庫常備有活性炭、吸油氈、圍油欄和消油劑等應急物資,能確保及時處置飲用水源地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同時,堅持每年組織開展飲用水源地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聯合演練,著力提升飲用水源地應急處置能力。
水質預警自動監測站可對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汞、砷、石油類等20項指標進行在線監測,實現超標自動報警,確保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2019年,全區3個考核斷面水質均達地表水Ⅱ類,排全市第一,劉家碾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鐘培松同志現場查看和聽取相關情況介紹后,對金牛區近年來在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取得的成績表示充分肯定,同時對下一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三點希望:
繼續加力加勁。在鞏固現有成績的基礎上緊盯短板和不足,通過多措并舉、攻堅克難,持續提升區域環境質量。
形成整體合力。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全區各部門和街道要緊密配合、積極協作,形成污染防治工作的強大合力。
注重探索創新。要加強對新時代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系統研究,推動生態價值高質量轉換,服務好全區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