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困難群眾住有所居。近年來,資陽市檢察機關深入實施數字檢察戰略,針對全市公租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搭建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讓檢察辦案更高效、監督更精準、成效更顯著。截止今年8月底,全市檢察機關辦理系列公益訴訟案件4件,督促相關部門騰退違法租戶180余戶、追繳拖欠租金66.8萬元,重新簽訂承租協議以及與新符合承租條件的低收入家庭簽訂協議250余份,讓惠民政策真正惠及民生。
個案辦理引出模型構建
公租房是解決中低收入群體及新就業群體住房問題的保障性住房。該類住房的規范管理直接關系到社會保障政策是否惠及真正需要的百姓。
樂至縣檢察院在辦案中發現,部分公租房小區存在長期閑置、在公租房內從事違法活動、違規轉租等問題,損害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符合公益訴訟監督情形。樂至縣檢察院遂即啟動公益訴訟監督程序,如何從紛繁復雜的數據中找到有效的案件線索,推動個案辦理向類案監督?是擺在辦案人員面前的一道難題。
“單靠辦案人員以及辦案組的力量去找線索,很難做到‘全覆蓋’,于是我們想到了向科技要檢力。我們克服傳統調查取證的弊端,依托信息技術建立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從住建、公安、民政等部門依法調取了近4萬條數據,篩查出長期閑置公租房、承租期間獲得其他住房、違規轉租、在公租房內從事違法活動等6類違規線索共計400余條。”樂至縣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段偉說道。通過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數據比對,經調查核實,樂至縣檢察院成功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2件,督促追回公租房欠繳租金33.7萬元,清理不符合條件承租對象45戶。
拓展數據激活模型應用
從模型設計運用到實踐辦案,樂至縣檢察院在摸索中不斷優化完善監督模型。在資陽市檢察院的指導下,監督模型在數據采集、線索發掘、數據審查、規則配置、數據轉化、數據去重等功能設計上也趨于成熟,并從個院試點向全域推廣。
一花獨放不是春。資陽市檢察院組織轄區基層院全面開展模型應用,推動公租房領域專項監督,并協調住建、公安、民政等部門匯總相關信息,通過數據碰撞,篩查出違規線索2100余條,進一步核實后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2件,依法移送檢察融合履職線索3條,督促相關部門向不符合條件的承租人發出騰退(退回)、追繳通知書603份,推動相關行政機關依法開展公租房問題治理。
類案監督助推社會治理
“針對公租房使用存在的問題,我們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了社會治理檢察建議,建議在公租房管理中強化制度落實,堵塞管理漏洞,建立信息共享機制。”資陽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張光和說。推動主管部門修訂完善并印發實施《資陽市公共租賃用房管理辦法》《資陽市公共租賃住房租賃補貼實施意見》,推進公租房管理規范化。
與此同時,資陽市檢察院還推動主管部門開展了為期6個月的公租房專項清理整治工作。對長期閑置認定難、騰退公租房程序復雜、對長期拖欠租金的承租人起訴后執行難等專項整治中的執法難點、政策疑點,及時組織住建、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溝通會商5次,推動住房保障由上而下細化認定標準,確保整改工作依法進行。與住建、民政、不動產登記等部門召開座談會3 次,推動建立聯審機制,完善線索移送機制,定期進行數據交換、信息共享,提供核查協助,從源頭開展問題治理。
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是科技強檢、網絡強檢、數字強檢的重要形式和載體,是檢察工作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下一步,資陽市檢察機關將持續推進數字檢察建設,以數字賦能法律監督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用心用情保障民生,讓公租房真正成為“公平房”,成為群眾的“暖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