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納溪區檢察院推進黨建“強力工程” 打造過硬檢察隊伍

        來源:納溪區檢察院 作者:周超銀 汪禹希 發布時間:2020-11-17 14:40:10

        近年來,納溪區檢察院黨組創新思維,積極推進機關黨建“強力工程”,不斷提升機關黨委的領導力、黨支部的凝聚力和黨內政治生活的影響力,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緊緊圍繞納溪發展大局,堅持聚焦短板重自強,把政治立檢放在第一位,統籌抓好本領強檢、紀律束檢、文化興檢,全面提升檢察隊伍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建設,有力推動了各項檢察工作縱深推進。

        目標引領,激發動力,提振奮斗精神

        堅持聚焦短板,以思路引領行動。面對當前檢察工作多重改革疊加的新挑戰,該院黨組高點定位、自我加壓,圍繞“三嚴三實”“兩學一做”“四對照四提升 做忠誠衛士”專題教育“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等,自主開展“守紀律講規矩、爭做模范納檢人”活動,制定意識形態工作實施方案等系列制度,采取分類“學”、表率“講”,以“賽”“評”“督”促學,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等,不斷強化檢察人員理論武裝,堅定“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未發生檢察人員違規擅發言論事件。

        強化制度約束,以實績檢驗干部。堅持以“管權、管案、管人”為重點,建立干警目標績效考核、“納檢之星”評定辦法等機制,形成《管理手冊》,構建起崗位職責、案件管理、工作規范、監督問責、績效考核五個管理體系。在制度執行上,針對“做好做壞一個樣”的管理頑疾,以市院和地方績效考核為抓手,構建起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與激勵約束機制,突出一個“嚴”字,強調一個“寬”字,融合制度運作的“嚴肅性”“規范性”“靈活性”和“人文性”,取得了制度管人治事的良好效果。

        加強能力建設,以先進帶動整體。該院始終把培養、宣傳、推廣先進典型作為推動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一是深化“納愛”品牌,在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打造并推動構建以“納愛”基地為中心的“納愛”全覆蓋體系,主動回應人民群眾對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的新要求,實現全區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全覆蓋。二是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民生福祉,運用現代科技,打造“流動檢察室(車)”“檢村通”遠程視頻系統,配合派駐檢察室、4個特色檢察工作站,以“定點+巡回”模式,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建設“百姓家門口的檢察院”,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守望正義——群眾最滿意的基層檢察院”提名獎等省級以上集體榮譽20余項,逐步形成了系統有典型、院內有模范、崗位有標兵的爭先創優濃厚氛圍。

        打造平臺,提升能力,錘煉過硬本領

        依托科技檢察平臺,提升高效辦案能力。一是依托計算機網絡技術、遠程音視頻設備和科技法庭,建成遠程三方庭審系統,開展智慧公訴,有效推動“疑難案件精細辦、輕刑案件高效辦”。2018年被確定為全國、全省智慧公訴試點院,工作經驗在全省作交流,工作成效錄入《智慧檢察—四川省檢察機關推進試點工作紀實》專題片。二是在法律監督信息平臺的基礎上,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研發公益訴訟輔助辦案系統,通過線索智能化分配與處理、案件要素自動抽取,篩選責任主體和行政主體,提供立案建議。建立從線索發現至案件辦理結束的全業務流程閉環,自動匹配類案進行推送,提高辦案質效。2018年參加“全國檢察機關科技成果展”“全省智慧檢察成果展”得到最高檢領導的肯定。

        依托教育培訓平臺,提升檢察業務能力。堅持繼承傳統和改革創新相結合,因地、因事、因時制宜,不斷豐富完善培訓方式。以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隊伍為方向,大力實施庭審評議、公訴沙龍、在職研究生教育、異地交流學習等工作,與西南政法大學、四川警察學院開展檢校共建,設立科研教學實踐點2個,認真抓好隊伍實戰實訓工作,努力解決“本領恐慌”等問題,2018年以來組織教育培訓1000余人次,連續組織干警到北京、上海開展異地交流學習和到檢察官學院(沙河校區)開展教育培訓,其中9名干警取得研究生學歷,涌現出“萬名偵防能手”、全省十大法治人物、感動四川檢察十大人物、全省民行業務標兵、全省未檢業務標兵等業務能手、先進個人60余人次。

        依托檢察宣傳平臺,提升輿論引導能力。加強檢察公共關系建設,定期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加“檢察開放日”,開放手機短彩信平臺,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群眾推送檢察工作信息。創新監督載體,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造檢務公開全面化、即時化、便捷化的新媒體矩陣,依托檢察門戶網站、兩微一端、案件信息公開系統等新興媒體積極搶占宣傳主陣地,及時傳遞檢察正能量。

        嚴管厚愛,積蓄內力,營造良好氛圍

        加強作風建設,提升隊伍戰斗力。創新開展執紀監督問責工作,從預防、監督、懲處、防控等四個層面,采取強化三項內容、運行六項制度、落實兩項措施、建立一套機制的“3621”工作法;積極探索構建以風險防控提醒卡、苗頭防控警示卡、違紀防控糾錯卡為內容的“三防三卡”機制,從嚴治檢舉措得到上級院高度評價,創新工作獲市院推廣,相關工作經驗被最高檢轉發。

        注重人文關懷,激發隊伍凝聚力。堅持從優待檢,努力在政策允許范圍內最大限度提高干警政治待遇、工作待遇和生活待遇。提高后勤服務水平,改善自助餐;每年組織干警體檢,堅持走訪慰問困難干警,積極幫助干警解決愛人工作調動、子女入學就業等實際問題,讓干警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努力營造拴心留人的濃厚氛圍,隊伍凝聚力得到極大提高。全面加強機關黨的建設,打造“六有”標準化黨員活動室,開展服務型、務實型、創新型、學習型特色黨支部建設,認真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班子成員雙重組織生活等制度,豐富每月20日“固定黨日”活動,完善領導干部帶頭講黨課等制度,機關黨委被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突出文化浸潤,深化隊伍向心力。始終把檢察文化建設作為基層院建設的靈魂工程,積極深化“進取、理性、規范、和諧”的建院理念,以“忠誠盡責、百折不撓的護國精神;形端影直、謙抑平和的翠竹精神;眾志成城、開拓創新的纖夫精神為內容的“納檢精神”,豐富“謀勤政、明辨法、和恒四方民”的機關樓道文化,推動檢察文化建設內涵式發展,于方寸之間,點滴之處潤檢于無聲,充分發揮文化對檢察隊伍的引領作用。

        (周超銀  汪禹希)

        責任編輯:向芷漫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平县| 潜江市| 汉源县| 塔城市| 邢台市| 德庆县| 聂荣县| 灵武市| 绍兴市| 镇江市| 鄯善县| 永清县| 延庆县| 太康县| 监利县| 苏州市| 天津市| 石棉县| 十堰市| 枣强县| 小金县| 松江区| 哈密市| 缙云县| 常山县| 霸州市| 宣汉县| 锡林郭勒盟| 深圳市| 高平市| 竹山县| 巴楚县| 通辽市| 民权县| 甘孜县| 察隅县| 晋城| 镇宁| 庆城县| 石阡县| 营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