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峨眉山市檢察院始終堅持“三個引領”,在打造過硬檢察隊伍中提升發展品質,為黨聚民心、固基礎,為建設“綠水青山典范城市”貢獻檢察力量。
一、堅持“精神引領”把準工作方向
創建“致上金頂”機關黨建品牌,把“致精、致嚴、致新、致遠”的“四致”精神作為檢察干警思想和行動指引,促進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業務工作深度融合。
嚴格落實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建立完善個人自學與集體學習相結合、政治學習與業務學習相統一的制度機制,持續加強革命傳統、先進典型、反面警示教育,進一步推動理論學習制度化常態化,全年組織開展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集體學習9次。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鮮明真抓實干導向, 領導干部率先垂范,完成調研文章8篇,其中3篇被上級機關采用。
二、堅持“實干引領”促進提質增效
貫徹落實樂山市檢察院李鵬飛檢察長對爭創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的要求,堅持季度目標績效分析制度,對標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查找差距,真抓實干,工作質效明顯提升。
嚴格控制“案-件比”這一核心評價指標,“案-件比”從較高時的2.67降至1.22。
加強精品案件打造,所辦理的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案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分別被高檢院評為第六批、第十七批指導性典型案例。
結合檢察工作,講好檢察故事,制作微視頻5部,推送微信、微博529期,其中,中央電視臺采播1條,學習強國推送4篇,省院轉發9期。
三、堅持“創新引領”助力品牌建設
以全省檢察機關基層院建設“三培育三引領”活動為契機,選樹“檢映山月”公益訴訟、“乘風破浪”民行檢察、“清風禁毒”、涉民營企業等辦案團隊和“未藍”工作室等檢察品牌,通過品牌建設提升檢察產品質量。
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和食品藥品類案件批捕、起訴、公益訴訟實行一體化辦理,一年來督促相關部門和涉案人員處理建筑垃圾、畜禽糞便、有毒化工廢棄物等固體廢物2萬余噸;創新“檢察長+河長”工作制,督促治理大小河道10余條;督促追回國有財產21.8余萬元;設立全省首家5A景區公益訴訟檢察室,被峨眉山市委市政府表彰為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先進集體。
建成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證中心,推動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創新宣傳形式,疫情期間推出的復學心理答疑解問特別節目“未藍·說”4期通過網絡推廣至全市中小學校,創作的沙畫禁毒宣傳片《罌粟花的自白》被省院評為禁毒“云課堂”精品課件,未檢部門被表彰為樂山市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
出臺服務保障“六穩”“六保”舉措十二條,設立駐工商聯聯絡站,建立班子成員聯系企業制度,召開聯席、座談會議4次,走訪企業20家,提供法律咨詢8人次,為企業協調貸款220萬元。(李媛 彭丹 黃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