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索瑪古覺——在小涼山下播撒索瑪之愛

        來源:峨邊縣人民檢察院 作者:陳星孛 發布時間:2022-03-01 15:41:01

        1646120468(1).png

        “索瑪古覺”,譯為索瑪之愛,代表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司法救助辦案團隊。

        成立背景

        峨邊彝族自治縣地處西南小涼山區,彝區、山區、貧困地區三重疊加,為解決峨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中部分群眾因案致貧、因案返貧問題,“索瑪古覺”團隊應運而生。

        1646120480(1).png

        2017年來,團隊共辦理司法救助案件17件,救助33人,發放救助金42.82萬余元,許多因案致貧、因案返貧的家庭得以走出生活困境。

        伸出援手——峨邊檢察院司法救助辦案紀實

        以建章立制為支撐點,推進司法救助規范化

        制定《關于加強脫貧攻堅中刑事被害人國家司法救助實施辦法》,在全省彝區率先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機制,成立“加強脫貧攻堅中刑事被害人國家司法救助工作辦公室”,建立健全救助線索相互移送、定期聯系、會議通報等系列制度,做到快速救助、長效推進。

        1646120489(1).png

        團隊在日常工作中,與鄉村振興部門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拓展司法救助案件線索。在司法救助案件辦理中加強與政法委、財政局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最大程度簡化救助程序,快速發放救助資金,實現救助款救貧又救急。

        1646120497(1).png

        近日,團隊收到鄉村振興部門移送的一起司法救助線索稱,王某某因交通意外事故花費醫藥費53萬余元,通過各種渠道的賠付報銷后仍有較大資金缺口,該家庭返貧風險較高,尤其是兩個未成年子女就學壓力較大,團隊在調查核實后,立即對該家庭啟動司法救助程序。

        以“德古”參與為突破點,推進司法救助特色化

        與司法部門、“德古”協會聯合制發《關于德古參與國家司法救助的實施辦法》,在全省彝區率先建立“德古”參與司法救助工作機制,切實發揮全縣17個彝區鄉鎮55名注冊“德古”熟悉法律政策、了解群眾訴求、維護社會穩定等優勢,助力司法救助工作縱深推進。

        1646120508(1).png

        團隊在案件線索摸排過程中,將“德古”作為線索摸排的延伸觸角,在日常工作中主動挖掘符合救助條件的當事人,最大程度實現“應救盡救”。在發放救助金時,邀請“德古”參與監督使用情況,實現司法救助金專款專用。

        1646120517(1).png

        團隊在辦理一起刑事案件被害人家屬司法救助案中,為防止被害人家屬按照彝族習俗向邛某某父母索要高額死亡賠償金,以及發生家支之間的群體性糾紛事件,多次邀請縣維穩辦、當地“德古”參與矛盾化解調處。經調處,邛某某家屬同意向受害方家屬登門致歉,雙方家庭通過司法程序解決問題,雙方家支日漸激化的矛盾得以平息。

        以綜合救助為關鍵點,推進司法救助多元化

        團隊在辦案過程中,積極協調建立國家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相銜接模式,與民政、教育、衛健等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從醫療救援、生活救助、殘疾保障、心理輔導等方面多措并舉,實現“多元救助+矛盾化解+鄉村振興”多贏效應。

        1646120525(1).png

        團隊始終堅信,司法救助案件絕不是單純的資金救助。每辦理一起案件,團隊都對救助對象實施“回訪+項目”式幫扶,定期走訪了解其衣食住行、就醫、子女就學等生產生活情況,全程動態跟蹤救助。

        1646120533(1).png

        在辦理被害人娜子某某(脫貧戶)近親屬申請司法救助一案中,團隊積極與民政部門協調,將娜子某某的3個未成年子女納入事實孤兒進行長期救助,協調教育部門免除學雜費,與教育局、關工委等部門聯合開展心理疏導,團隊成員對救助對象進行結對幫扶,定期回訪,切實幫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柏乡县| 宣化县| 方正县| 宜昌市| 濮阳县| 青海省| 汕尾市| 白银市| 蓬莱市| 桃园县| 吴桥县| 新乡县| 红原县| 阳江市| 华亭县| 黎城县| 科尔| 垫江县| 望城县| 准格尔旗| 通州市| 特克斯县| 沙湾县| 上思县| 方城县| 土默特右旗| 海盐县| 辽宁省| 江源县| 和田县| 武胜县| 泽州县| 临夏县| 扬州市| 团风县| 绥阳县| 兴仁县| 陆川县| 英吉沙县| 卢龙县| 翁牛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