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樂山市檢察機關堅持把融為一體的政治建設和業務建設做深做實,積極從黨的百年奮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把“從政治上看”融入檢察履職全過程,堅決扛起以法律監督保證黨的全面領導的重大政治責任,以能動履職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有效構建政治引領業務、業務融入政治的科學發展模式,推動樂山檢察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聚焦“把準政治方向”厚植紅色基因賡續忠誠血脈
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忠誠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
一是抓整頓鑄利劍鍛造忠誠隊伍。堅持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檢察履職全過程,自覺對標對表、認真檢視反思,確保干警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緊跟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為抓手,探索構建“四個一”整治“六大頑瘴痼疾”模式,多點發力規范檢察權運行,相關經驗材料被最高檢轉發。堅持持續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內部監督工作格局,確保黨絕對領導下的檢察隊伍永遠不變質。
二是學黨史辦實事凝聚思想共識。構建“五大課堂”學習模式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持續從黨的偉大歷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傳承好偉大建黨精神。組織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大練兵”活動,全面推行領導干部上講臺、檢察官教檢察官、公檢法律同堂培訓,傳承好人民檢察紅色基因。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把黨的事業和初心使命作為檢察辦案的政治標準,集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56條,用心用情辦好每一個案件,持續筑牢為民情懷。
三是建陣地樹品牌激發奮進力量。開展全市檢察機關“一院一品、一月一主題”特色黨建活動,指導基層檢察院打造“紅色筑夢.勇立潮頭”“三江潮.凌云志”“致上金頂”等黨建品牌11個,拓展黨建工作載體。全面推進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從嚴抓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雙重組織生活會”等經常性工作,建強支部戰斗堡壘。組織“繼承紅色傳統、奮進嶄新征程”等系列活動,夯實機關黨建文化,落實從優待檢各項措施,增強黨支部凝聚力。
聚焦“夯實政治根基”厚植為民情懷牢記為民宗旨
立足檢察職能辦好民生實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更高水平、更豐富內涵的需求。
一是持續更新司法理念提高政治站位。積極構建控辯協商、多元化援助機制,探索制定認罪認罰案件訴前證據開示制度被高檢院轉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理案件人數比例提升至86.6%,量刑建議采納率提升至97.8%,獲評全省典型案例1件。牢固樹立少捕慎訴慎押司法理念,開展審前羈押率專項檢察活動,2021年累計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147人次、提出變更強制措施建議被采納97人、直接變更強制措施29人,審前羈押率同比下降7.8%。堅持以檢察建議推動源頭治理,去年制發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102件,跟蹤督促相關責任部門整改,助力提升社會綜合治理效能。
二是打造司法為民品牌傳遞檢察溫度。嚴格落實“群眾來信件件有回復”制度,集中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成功打造“民呼檢應、檢民直通”司法為民工作品牌。積極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成功塑造禁毒防艾全國知名未成年人檢察品牌“點亮火把 ”,金口河區院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維權崗”。全面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傾力守護樂山的藍天碧水,成功打造“魚躍龍門”“檢影說法”“和美嘉州”等一批公益訴訟檢察知名品牌。開展司法救助助推鄉村振興專項活動,加大對農村地區因案致貧、因案返貧被害人及其近親屬的救助力度,依法發放司法救助金,助力農民工追討欠薪,成功打造“索瑪古覺”“阿杰魯”等一批司法救助優秀辦案團隊。
三是拓展司法為民渠道紓解群眾急難愁盼。加強與市信訪局、市心連心服務中心等單位的合力,會簽協作機制,著力拓展信、訪、網、電“四位一體”服務群眾渠道。探索前移檢察服務窗口,在沐川縣試點開展基層巡回檢察工作,選聘162名檢察聯絡員實現鄉鎮全覆蓋,方便群眾“少跑路”。著力維護群眾“腳底下的安全”,聯合多部門出臺窨井蓋專項整治方案,推動整治問題井蓋200余個,相關做法在全省交流。傾情保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2021年辦理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1件29人、提前介入火鍋“地溝油”案件8起,樂山首例“地溝油”案判決被告人承擔10倍懲罰性賠償金447萬余元,被央視今日說法播出。
聚焦“涵養政治生態”厚植制度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
堅持以制度為標尺,突出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權,切實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政治建設效能。
一是健全改革配套機制提升工作質效。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改革的“牛鼻子”,制定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意見,獲市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配合推進監察體制改革,會同市紀委監委建立職務犯罪案件銜接、信訪舉報及問題線索移送等機制,形成銜接順暢、聯動高效的反腐敗工作合力。構建“1+3+N”檢察官業績考評體系,打造檢察官業績量化考評“樂山樣本”,著力推進檢察業務質效和檢察監督能力整體提升,相關經驗被最高檢轉發推廣。
二是補齊制度短板鞏固教育整頓成果。圍繞執法司法不公問題,制定《關于提高刑事案件辦理質量的指導意見》等權力制約機制,轉粗放司法為規范司法。圍繞部門協作不深問題,建立檢察公益訴訟與環保曝光臺、心連心服務熱線協作機制,轉單兵作戰為聯動共贏。圍繞宗旨意識不強問題,建立民情聯絡員、觀察員等便民服務機制,轉“等群眾敲門”為“送服務上門”。圍繞隊伍建設不優問題,制定輪崗交流、定期交流等分類管理機制,轉經驗管理為精細管理。
三是扎緊制度籬笆馳而不息糾四風。與駐院紀檢監察組建立以問題為導向的落實“兩個責任”研究會商機制,同向發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2021年支持派駐紀檢監察組調查核實問題線索6件、處理干警4人。先行探索開展政治督察工作,制發實施意見明確政治督察對象、范圍、內容和方式,切實把督察問題整改成效轉化為推動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持續深化以案促改工作成效,結合一名干警違紀違法案組織開展“以案明紀”專項活動,采取自查自糾、聯合督察等方式全面整肅全市檢察干警工作、生活作風,將嚴管厚愛落到實處。
聚焦“提高政治能力”厚植擔當品格建好高素質隊伍
積極踐行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檢的新要求,努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檢察隊伍。
一是配強領導班子夯實基層建設基礎。暢通干部退出渠道,建立屆齡、問責、不勝任和自愿型等多元退出機制,破解“任職太久、精神不足”難題,引導19名干部提前退出領導崗位。暢通干部交流渠道,建立異地交流、法檢互派機制及后勤保障配套措施,破解“交流不暢、風險增加”難題,跨地區、跨系統交流干部6人。暢通干部成長渠道,建立年輕干部選拔、儲備、任用“全鏈條”管理機制,破解“年齡老化、能力不足”難題,領導班子平均年齡從50.6歲下降至45.1歲。該項工作相關做法在全國推廣。
二是加強專業化建設提升能動履職水平。堅持“實訓練兵、提能辦案”工作思路,聚焦破解檢察實踐中存疑性多發性業務難題,開設業務競賽、崗位練兵、教育培訓、實戰提能“四大擂臺”,培養出省級“標兵”“能手”50余人。加大典型案例深學細研工作,提高干警在認定事實、法律適用、證據采信、規范裁量權等方面水平,建成覆蓋主要業務條線的人才庫,培養出省級以上檢察業務專家4人,近三年獲評全國全省典型案例32件。全力深化“三培育三引領”活動,培育出一批政治堅定、成績優異、群眾公認的檢察品牌和優秀辦案團隊,持續夯實基層檢察建設。
三是弘揚英模正能量砥礪初心再前行。拓展英模教育新思路,選派干警 “面對面、一對一”“跨部門、跨業務”駐崗式跟班學習,傳承檢察機關優良傳統。組建檢察系統英模宣講團,在系統內部集中開展先進事跡報告、主題故事宣講等活動,激勵廣大檢察干警在平凡崗位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匯編《“檢察先鋒.樂山力量”主題故事宣講事跡材料》,持續營造主動參加競賽和爭先創優氛圍。2021年,全市檢察機關獲市級以上表彰集體和個人10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