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檢工作相較于刑事檢察工作而言,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細心,不能就案辦案,一定要用心去關愛這些迷途的孩子,給他們一個可以看見的未來。”既作為一名未檢辦案檢察官,又是一名母親的峨眉山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楊琴對此感受頗多。她所分管的峨眉山市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有著一支未檢工作團隊——“未藍”工作團隊。
該團隊共有干警17人,黨員11人,團員3人,35歲以下青年人數10人,青年干警占比58.8%,是一支愛崗敬業、團結進取、開拓創新的青年團體,曾獲樂山市十佳青年文明號、樂山市十佳青少年維權崗、樂山市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四川省先進政法集體、四川省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先進集體等榮譽。
建機制、搭平臺,在立柱架梁中強化青年責任 強化陣地建設。升級打造“未藍工作室”“未成年人一站式辦案中心”,統籌設立未成年人訊問室、詢問室、心理疏導室、檢查室等,集案件辦理、法治教育、觀護幫教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為未成年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司法保護。 開展結對共建。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思路,充分發揮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建立情況通報、信息共享、線索移送等結對共建機制。今年以來,聯合峨眉四中、婦聯、羅目鎮開展普法宣傳、基層夜話、演講比賽等活動4次,激發基層團建活力。 抓好榜樣教育。建立“政治+業務”雙導師制,選派10名青年干警開展駐崗式跟班學習,通過對標導師查找不足、補齊短板,提升思想境界、道德修養和能力素質,營造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 強服務、擔使命,在實踐活動中堅守青年擔當 因地制宜探索檢察服務方式,努力滿足群眾多元化法治需求,著力解決社會治理痛點難點問題。 主動上門“大宣傳”。持續深入推進“法治進校園”,選派7名檢察官擔任7所學校法治副校長。創新法治宣傳方式,推出“未藍·說”法治文藝作品5期,受到廣泛好評。創作的微動漫《藍藍猴奇遇記》,獲第五屆平安中國看四川“三微”比賽優秀作品獎、全省檢察機關禁毒“云端微普法”優秀作品,沙畫微視頻《罌粟花的自白》被省檢察院評為精品課件。 主動履職“大治理”。針對峨眉山市毒品犯罪、問題樓盤有關部門監管缺失等情況開展專題調研,撰寫的調研報告為峨眉山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了參考。緊盯校園周邊香煙銷售、通信運營流程管理、賓旅館實名登記、耕地保護等領域存在的問題,發出檢察建議7份,督促有關單位加強監管,推動堵漏建制。 主動推進“大幫扶”。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群體的多元綜合救助力度,通過司法救助、心理輔導、家庭教育指導等方式幫扶13人。持續對71戶脫貧對象跟進幫扶,選派3名干警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為鞏固脫貧成效、促進鄉村振興貢獻檢察力量。 增才干、立新功,在創先爭優中展現青年風采 注重激發青年干警創新意識、爭先意識和實干精神,扎實推進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增強創新意識。發揮青年首創精神,聯合市民政局、市婦聯制定“護童聯絡員”協作機制,明確工作職責和履職方式,細化跟蹤幫教、社會調查、犯罪預防等主要任務,推動形成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大格局。 培育爭先意識。積極參加公訴人競賽、典型案例評比、優秀法律文書評比等活動,狠抓人才培養和能力提升,隊伍展現良好風貌。今年以來,“未藍”團隊獲市級以上表彰的集體和個人共7個,因工作成績突出獲提拔4人,1名干警在全市司法體制改革后首屆公訴人競賽中獲第一名。 發揚實干精神。創建“未藍”青年志愿服務隊,扎實開展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社會公益等志愿服務活動,“未藍”志愿服務項目入選四川省志愿服務基金會“互聯網+學雷鋒種子項目”,1名干警榮獲2021年度“四川省百名優秀志愿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