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犍為縣檢察院長江上游(成渝黃金水道)魚類生態環境法治保護品牌“魚躍龍門”已創建2周年。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長江生態保護重大決策部署,順應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嚴峻形勢的治理要求,犍為縣檢察院結合本地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戰略的背景,切實關注如何有效進行魚類生物多樣性保護,以貫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抓手,探索具有縣域特點、時代特征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在地方黨委、政府支持和公眾參與下,通過發揮檢察職能與航電企業、科研單位的專業優勢,實現政治效益、交通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法治效益及衍生出的旅游效益、科普科研效益的有效統一,打造長江上游(成渝黃金水道)魚類生態環境法治保護品牌“魚躍龍門”,進而實現依法治國理念,推動守護生態文明的檢察公益訴訟能動履職。 “魚躍龍門”這個帶有中國傳統文化韻味的品牌,從保護魚類洄游習性引發,講述長江上游魚類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檢察故事!它蘊含了依法治國和生態文明的雙重理念,在長江十年禁漁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國家戰略中,用法治的思維去尋找人類開發與資源保護的平衡發展之道,整合檢察、企業和科研力量,三方發力,為長江上游魚類生態環境法治保護進行雙贏多贏的探索,希望為人類開發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合發展提供實踐樣本。 工作舉措 檢察監督和社會治理相結合。犍為縣檢察院生態、水務、農業、交通等多部門會簽《岷江流域生態公益保護協作機制的意見》,凝聚共識、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共同加強打擊破壞水域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形成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聯合巡查岷江流域近30余次,收繳漁具200余件。排查轄區內的超市、餐館、海鮮市場是否存在銷售非法捕撈的漁獲物500余次。 公益訴訟與其他檢察職能相結合。“魚躍龍門”品牌創建以來,打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類等刑事案件15件;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19件,通過辦案督促追償修復生態費用10萬余元;辦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9件,追索生態修復費20萬余元;增殖放流13種珍稀魚類魚苗共計29.1萬尾;監督項目國有公司投入2億元建成寬4m、深2.5m,全長1.85公里的生態魚道,近100畝魚類增殖放流站。 科普基地與法治教育相結合。犍為縣檢察院結合占地100畝的生態魚道、增殖放流站科普魚類知識,注入法治元素,打造魚類保護公益訴訟法治教育基地。設計達氏鱘“阿薰”等卡通IP形象、制作普法宣傳劇本。今年,在世界地球日和世界法律日,“魚躍龍門”品牌項目正式掛牌:“農業農村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保護基地”“長江上游魚類資源與環境四川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四川站”“四川省法治實踐創新專項課題”“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犍為)工作站”“樂山市檢察機關生物多樣性保護法治教育基地”。 品牌打造與法治宣傳相結合。打造品牌主題歌曲《生命之門》,國家省市各級領導、全國省市人大代表現場調研肯定,國內多家中央媒體進行報道,國際在線專程采訪中英雙語進行播報。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們是公益訴訟的檢察官,江中精靈逆流而上,跨越生命的“龍門”,回歸江河,這種求生的渴望繁衍本能的執著讓我們心靈震顫。我們希望違法者幡然醒悟,成為生態保護的志愿者,我們盼望生態保護的呼聲傳遍世界各地,人人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