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需求,自開展教育整頓以來,樂山市檢察機關積極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要求,深入開展“民呼檢應、檢民直通”六大為民工程專項活動,全力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為穩住地方經濟貢獻檢察力量。
繁榮嘉州利民工程
去年以來,樂山檢察機關制定服務樂山“園區建設提升年” 15條意見,設立駐工商聯工作站2個,選派22名檢察官定點聯系服務42個規模以上企業,協調解決生產經營難題10余個,及時幫助企業防范潛在風險,堵塞經營管理漏洞。
制定出臺《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全力服務樂山“中國綠色硅谷”建設的實施方案》,細化四個方面14項措施,助力晶硅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
創建“滴灌”助企品牌,開展調查研究、溝通疏導、制度完善、綜合考核和小專項等“4+X”行動,當好企業“法治參謀”。開展法律咨詢服務10余次,發放宣傳資料數千份,幫助群眾提高防范意識。
平安嘉州護民工程
開展涉黑惡案件(線索)倒查,聚焦“有黑無傘”“黑大傘小”“見黑見惡不見治”等重點案件,向市線索核查中心移送線索51條。突出打擊故意殺人、綁架、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堅決嚴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制販毒品、拐賣婦女兒童等犯罪,起訴309件440人。
緊盯“鄉匪村霸”“街頭混混”、重點行業亂象等突出問題,會商案件7件,發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142份,采納率100%。聯合多部門共同開展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海棠利劍Ⅱ”專項行動,辦理相關案件97件。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群體的多元綜合救助力度,幫扶困難兒童18人,救助金額5.3萬余元。深入推進法治副校長和送法進校園工作,走進校園宣講160次,受教育8.9萬余人次。
法治嘉州助民工程
選取典型的民事糾紛案件,幫助政府相關部門做好釋法說理工作,提升群眾對基層組織處理民事糾紛的信任度,化解群眾矛盾糾紛12件。
開展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攻堅月”活動,聚焦拖欠農民工薪資、追索贍養費、撫養費等案件支持起訴118件,追討拖欠金額123.7萬元,有效維護弱勢群體利益。辦理涉民生領域的審判程序違法情形監督、執行監督、虛假訴訟等各類民事行政監督案件193件。
全面推進公開聽證常態化工作,探索開展“圓桌聽證”“直播聽證”,召開公開聽證會80場。
綠色嘉州宜民工程
與市級主流媒體會簽《關于建立檢察公益訴訟與環保曝光臺協作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整合生態保護監督力量,收集線索156條,立案41件。
培育“魚躍龍門”“益峨眉”生態保護品牌,對水系開展“法治體檢”,督促治理點位25處,發出公益訴訟檢察建議20份。聚焦工程施工、礦山開采、物料堆放和運輸等情形導致揚塵污染的突出問題,開展“天眼Ⅳ”公益訴訟專項行動,立案80件,提出訴前檢察建議77件。
制定服務保障峨眉山—樂山大佛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工作機制,設立景區檢察室2個,開辟涉旅案件 “綠色通道”。落實“四號檢察建議”,主動與行政管理部門建立工作協作機制,推動建立完善窨井蓋等城市基礎設施綜合治理制度,開展聯合執法專項檢查13次,督促整改窨井安全隱患299處,托牢群眾“腳下安全”。
嚴厲打擊涉廢舊機油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密切關注生態環境部門對涉廢舊機油案件的處理情況,走訪大型汽車4S店5家。
和諧嘉州便民工程
完善12309檢察服務中心硬件設施建設,推廣檢察網絡服務,制發《便民服務卡》2000余份,實現一個窗口對外的“一站式”檢察服務。
主動到7家律師事務所召開檢律聯席會議,推廣使用“12309中國檢察網”注冊綁定案件辦理、查詢程序性信息、網上申請閱卷等功能,讓律師少跑路。探索建立 “家門口的檢察院”,充分發揮派駐鄉鎮檢察室的基礎作用,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解決“煩心事”,提高群眾辦事體驗。
建立信訪工作“全院一盤棋”工作機制,開展“民呼檢應—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專項行動,辦理各類信訪案件1082件,7日內回復率100%,妥善化解矛盾糾紛。
共享嘉州惠民工程
制定《深入推進“司法救助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專項活動的實施意見》,加大五類困難人員司法救助工作力度,辦理司法救助案件80件109人,發放救助金80.943萬元。
拓展鄉村振興思路,探索“田間+云端”帶貨,多舉措協調解決對口幫扶村17戶困難群眾農產品滯銷難題。擦亮 “點亮火把”“馬檢說法”“阿杰魯”等普法品牌,開展“開學第一課”“檢察官上講臺”“送法進彝家”等“點餐式”普法宣傳活動125場次,提升群眾法律意識,構建和諧檢民關系。持續做響“24小時不打烊”檢察服務品牌,實時更新“兩微一端”“樂檢察”動態67660條,回復群眾咨詢11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