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做好“控申為民辦實事”實踐活動,在《信訪工作條例》實施一周年之際,康定市人民檢察院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與信訪工作深度結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訴源治理的工作理念,踐行依法化解矛盾糾紛的法治理念,立足檢察職能定位,做到把信訪問題解決在源頭、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減少信訪人的訴累,以優質高效的接訪促社會和諧穩定。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開展司法救助回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信訪工作的價值追求,也是信訪工作人民性的體現。康定市檢察院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傾聽群眾呼聲,以“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為導向,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和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認真對待每一封來信、每一個來電、每一次來訪,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根據《信訪工作條例》中關于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原則及幫扶救助的規定,康定市檢察院一年內為刑事被害人、未成年人、困難婦女等12人進行國家司法救助,發送救助金10.6萬元,切切實實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2023年4月,檢察人員深入姑咱鎮、呷巴鄉等地開展國家司法救助回訪工作,通過對2022年救助的11人回訪幫扶慰問,了解到被救助對象獲得救助后生活現狀得以改善,走出了曾經的困境。康定市檢察院把一次性的司法救助變成長期的關懷,實現“一次救助、長期幫扶、終身受益”,進一步延續檢察溫情,傳遞了司法溫暖。
領導包案深入推進訴源治理,公開聽證促息訴罷訪。從源頭治理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嚴格按照《信訪工作條例》中訴訟和信訪分離制度要求,在辦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時將領導包案和簡易公開聽證有機結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按照“止于至善”目標要求,促進矛盾糾紛及時就地化解。2023年4月23日,任某某因做工被拖欠做工費引發勞務糾紛,法院民事調解后又出現執行難的問題,申請監督執行未獲得支持后情緒非常激動,想要做出危害自己和危害他人的過激行為,康定市檢察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接訪干警牢固樹立“我把群眾當親人”理念,用心傾聽其訴求,耐心為其解答困惑。院領導高度重視,對該涉法涉訴的信訪案進行包案辦理,并于4月27日舉行公開聽證會,邀請律師、群眾參與公開聽證,多角度、多方位的針對任某某最不能理解的問題開展釋法說理,徹底解開任某某的“法結”和“心結”,實現實體性解決問題,聽證會即將結束時,任某某陳述意見作出撤回申訴的決定,并息訴罷訪,表示以后會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該起矛盾糾紛得到有效化解。
依法依規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法治宣傳走進鄉村。始終堅持依法按政策解決問題,制定了《康定市檢察院人民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方案》,細化工作責任,強化工作中矛盾收集,能動履職主動化解糾紛。以學習貫徹《信訪工作條例》為抓手,組織全體人員進行專題學習。2023年4月26日,12309檢察服務中心的法宣小分隊深入鄉鎮農牧民家中和施工場所等開展《信訪工作條例》宣傳,為120余人次發放主題為“貫徹信訪工作條例,依法規范信訪行為”的宣傳資料,收集群眾困難訴求和矛盾糾紛,現場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答疑解惑,引導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全力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規范化建設。檢察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問題,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的“楓橋經驗”,讓信訪工作走上法治化軌道,保障合理合法的訴求能依照法律規定和程序得到有效解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件信訪事項的辦理過程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合法利益得到有效維護。
下步工作中,康定市檢察院將主動擔當作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法理情并用”推動“事心雙解決”,以實際工作成效推進《信訪工作條例》貫徹落實到位。(甘孜州人民檢察院 倪河璇 馬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