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至26日,省法學會學術委員、四川大學法學院原副院長、教授李平,省法學會學術委員、西南交通大學法律系原主任、教授饒艾,省法學會學術委員、西南石油大學法學院原院長、教授衛德佳,省法學會會員部三級調研員羅昆侖一行赴峨眉山市對樂山市檢察院2022年度法治實踐創新專項課題《發揮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職能 構建峨眉山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法治屏障》開展結項驗收。
樂山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李鵬飛,市委政法委機關黨委書記、市法學會專職副會長錢衛東,峨眉山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鄭剛及課題組成員參加評審活動。
評審組一行深入“益?峨眉”公益訴訟聯絡點、龍洞湖生態保護點等地開展實地調研,詳細了解峨眉山市文化遺產保護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培育情況,對課題實踐成效給予充分肯定。
匯報會上,評審組聽取了課題主持人李鵬飛檢察長專題匯報,觀看了法治宣傳片《“益?峨眉”為“遺”守護》,現場查閱了課題資料。評審組就市法學會對課題的關心支持以及課題組的辛勤付出給予了高度評價:一是課題研究意義重大。充分肯定了檢察機關在文物與文化遺產保護這一公益訴訟新領域拓展探索背景下對峨眉山世界雙遺產保護的重要意義。二是課題實施組織有力。課題組有效整合資源優勢,組建了市縣兩級檢察機關+法學院校+景管委等實務部門與學術研究單位相結合的課題研究團隊,為課題順利開展、有效推進提供堅實保障。三是課題研究思路清晰。緊扣課題研究目的,圍繞研究背景、價值意義、實踐作用、經驗總結四個方面,堅持理論融入實際,構建了文遺保護法治教育、辦案團隊、檔案數據、機制保護、生態環境“五大屏障”。四是課題取得效果明顯。課題具有很大創新性實踐性,創新打造“益?峨眉”文遺法治保護品牌,建立“嘉蓓呵護”未成年普法教育“微基地”,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樂山樣板”。同時評審組對課題調研報告提出了修改意見。
課題組表示,將積極按照專家組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調研報告,確保以高質量高標準的研究成果結項,為峨眉山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貢獻檢察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