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偶爾耍下手機游戲,我們是想她勞逸結合一下,就沒咋制止,沒想到沒經過大人同意就充值了一千多元,想退回來”,姜女士(化名)無奈道。“如果能證明是未成年人在充值,我們能夠辦理退款,但是經常有注冊信息是成年人,但又說是小孩子充值的,找我們退錢,我們無法核實真實情況,對我們的正常運營還是造成了影響”,某游戲公司代表說。
近日,雅安市滎經縣檢察院12309服務中心接到一通求助電話,電話里一位家長焦急地表示,家里的“熊孩子”莉莉(化名)玩游戲,充值了一千多元,“我們小縣城里賺點錢不容易,她就這么充游戲了,希望檢察官們能幫忙把錢追回來”。
由于姜女士反映的問題不僅是簡單的民事案件,更涉及未成年人民事權益的維護,滎經縣檢察院對案件進行了分析,并就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賬號打游戲、充值的現象進行了探討。“莉莉還沒成年,對于一千多元的花銷,心智理解還不完全,就本案情況分析來看,可以支持莉莉及其家人追回游戲充值款,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辦案檢察官說道。
在確定檢察院有權介入后,滎經縣檢察院分管副檢察長和未檢組檢察官迅速組成辦案組,負責情況調查和維權工作。為實現未成年人權益精準保護和游戲公司正當利益免遭不當損害,辦案組第一時間對姜女士反映的情況進行雙向核實調查:聯系家長、走訪鄰居等知情人,提取消費賬單、手機記錄等,核實反映情況是否屬實。登錄游戲賬號,了解未成年人游戲進程、角色體驗、裝備配置等細節,確定莉莉未成年人玩家身份。考慮到姜女士訴求是快速追回游戲充值款,且該事件又是因家長監管不嚴而導致,協商是快速、高效解決問題辦法。
為此,滎經縣檢察院主動與涉事游戲公司平臺取得聯系,將辦案組調查核實情況向游戲公司作了通報,游戲公司最終決定退回款項。進入退款資料審核階段后,滎經縣檢察院又幫助姜女士上傳了消費賬單、身份信息等相關資料,使退款審核順利進行。
近年來,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未成年人充值游戲的情況不在少數。為了更好地堵塞未成年充值漏洞,滎經縣檢察院主動尋求“外腦”協助,邀請精通網絡安全技術的特邀檢察官助理共同參與案件辦理。通過多方研討,最終發出雙面檢察建議:游戲平臺加強身份認證的相關技術,游戲公司收到建議后,及時從探索人臉識別機制、做好充值審核等方面予以整改并反饋。相關單位對買號、借號、破解防沉迷系統等灰色產業鏈嚴厲依法打擊,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防游戲沉迷監管機制。同時深入社區、學校,以莉莉一案為例,建議家長定期修改支付密碼、嚴格管控孩子游戲時間、多多關心陪伴孩子,加強家長監管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