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四川省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23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服務保障城鄉融合發展工作情況并發布服務保障城鄉融合發展十大典型案例,部分省人大代表、省級人民監督員應邀參加了新聞發布會。
近年來,四川省檢察機關圍繞中央、省委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各項部署,堅持依法一體履職、綜合履職、能動履職,充分發揮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職能,以過硬政治擔當、法治擔當、檢察擔當切實服務保障城鄉融合發展。
省檢察院出臺服務保障城鄉融合發展15條意見,強調切實找準檢察機關服務保障城鄉融合發展切入點和突破口,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023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積極推動平安建設,助力“強治理”。依法嚴懲制售毒品、危害糧食安全等各類嚴重犯罪,探索推進“府檢聯動”向基層延伸,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檢察實踐,以檢察履職助力破解新形勢下社會治理難題,妥善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努力確保社會大局穩定、和諧有序。 服務保障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助力“興產業”。依法平等保護縣域各種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經營規模的市場主體,助力優化縣域法治化營商環境、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先進縣,依法激活縣域從業主體活力,以高質量檢察辦案為城鄉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穩定、透明、規范、可預期的法治環境。關注解決城鄉人員、資源、資金流動中的涉法問題,助力“活要素”。依法促進農村土地利用、資本入鄉,助力農民進城和人才入鄉,維護鄉村多元化投融資秩序,著力保障土地合法利用和人力資源雙向流動,不斷增強城鄉融合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整體活力。大力提升檢察服務水平,助力“優服務”。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加強城鄉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民生領域專項監督,建好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持續做實城鄉群眾可感受、能體驗、得實惠的檢察為民,妥善解決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強隊伍建設,持續提升檢察履職水平。堅持系統思維,不斷完善省院主導、市級院主抓、基層院主責的檢察履職能力提升層級工作格局,深入推進“五強”基層院建設,積極打造檢察工作服務城鄉融合發展“四川品牌”,通過檢察工作精進提質、轉型升級、改革增效,持續提升服務保障城鄉融合發展工作能力。
發布會上發布了四川省檢察機關服務保障城鄉融合發展十大典型案例。十個案例覆蓋“四大檢察”,涉及刑事檢察案例5件,民事檢察案例1件,行政檢察案例1件,公益訴訟檢察案例3件,其中5例入選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典型案例。
(四川省法治宣傳融媒體中心 舒程 汪怡兵)
新聞鏈接
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一:瀘州市龍馬潭區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羅沙貢米特色農產品種質資源行政公益訴訟案。
案例二: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傳統村落行政公益訴訟系列案。
案例三:德陽市旌陽區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耕地資源行政公益訴訟案。
案例四:蒼溪縣人民檢察院就農村學生上下學乘車安全問題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案。
案例五:劉某某拒不支付農民工勞動報酬刑事抗訴案。
案例六:葉某某、邵某某等人假冒注冊商標案。
案例七:四川某索道公司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案例八:毛某某、馮某某等人受賄、貪污、行賄、詐騙系列案。
案例九:“空掛戶”連環訴訟索取征收補償安置款檢察監督案。
案例十:嚴某某與某村委會民事糾紛檢察和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