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網友們在基層就醫更便利,讓群眾了解身邊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新面貌、新變化,宣傳四川省鄉村衛生體系建設的亮點做法和成效——3月12日至3月25日,由省衛生健康委、川觀新聞聯合開展第二季 “四川省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公益云展播活動”,四川第二批135個次中心集體亮相。
次中心,是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里選出來的“尖子生”,依托現有中心鎮和特色鎮衛生院,打造具有二級綜合醫院水平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其本質仍然是鄉鎮衛生院。
根據主辦方統計,云展播活動吸引超600萬人次關注、點贊人次突破466萬。
上下協同提升自身診療水平 輻射帶動周邊衛生院能力提升
自創建次中心以來,多個次中心提升自身診療能力。內江市威遠縣新店鎮衛生院通過整合醫療資源、優化分級診療流程、暢通雙向轉診渠道等一系列舉措,醫療服務能力得到提升,能開展一級手術、二級手術以及部分三級手術。廣元市劍閣縣開封鎮中心衛生院進行中醫科改造升級、硬化院內停車場、數字化門診打造、門診大廳改造等,對醫療設備、技術新增升級,派遣多人到上級醫療機構進修、培訓。自貢市榮縣長山中心衛生院通過市縣級專家下沉開展對口幫扶、外派21人到縣級醫院進修,上下協同提升診療能力,建立遠程診療系統、加入院前急救網絡并暢通急診綠色通道,患者在鄉鎮即可享受“低收費標準、市縣醫院專家看病”的便利。遂寧市射洪市沱牌中心衛生院依托遂寧市中心醫院、射洪市人民醫院專科聯盟建設,搭建急診醫學互聯互通平臺,通過“上援下”“下學上”,建立卒中單元和胸痛單元,標準化建設急診科,急診急救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更多次中心還在發揮自身輻射帶動作用,帶動基層醫療機構提能。遂寧市射洪市沱牌中心衛生院加強周邊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工作指導和交流,加大轄區村醫業務能力培訓,提升轄區整體醫療救治能力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成都市新津區興義鎮中心衛生院以醫共體片區劃分為基礎,按照片區醫療救治、急診急救、人才培訓、技術指導、公共衛生示范5大中心定位,承擔3家基層衛生院的部分管理和技術指導。
通過師帶徒、建聯盟、對口支援等方式 多措并舉優化隊伍結構
招才引才難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共性難題。達州市渠縣靜邊鎮中心衛生院對接上級優質醫療資源,通過四川省中醫院、達州市中心醫院等知名專家定期坐診,全面實施“名醫帶徒工程”,以“傳、幫、帶”構建人才梯隊、促進青年醫師成長,補齊醫院專科建設的短板,讓患者在家門口能得到大醫院、大專家的診治。涼山州西昌市佑君鎮中心衛生院也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引進一批高水平醫療人才,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的醫務人員數量顯著增加,加強與上級醫療機構的合作與聯系,建立胸痛、卒中聯盟等合作關系,開展遠程急診、急救服務。
成都市新津區興義鎮中心衛生院以次中心建設為著力點,利用區級衛生人才招引和對口支援政策,通過定向上掛培養、跟師帶教、退休返聘、多點執業、名醫坐診等方式,帶動醫院業務能力提升。2023年,和成都市五醫院結成對口支援單位,推進“一院一特色”項目,根據病種情況及學科實際,定制幫扶方案,目前成都市五醫院派駐1名副主任醫師擔任外科副主任,以“師帶徒”形式提高特色專科內部管理水平和醫療質量水平,多次派院感、護理、質控、中醫等專家團隊到科室查房、組織培訓和討論交流。通過幫扶,成都市新津區興義鎮中心衛生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得到提升。
探索醫防融合新模式 提供生命全周期醫療連續健康服務
為推動醫防融合,達州市渠縣靜邊鎮中心衛生院與片區內各分院建立協同工作運行機制和公共衛生工作聯動機制,創新管理、隊伍、服務、績效、信息醫防“五融合”的服務模式,制定慢性病管理、結核病管理、精神病管理、預防接種等7個醫防融合工作配套方案,組建高血壓、糖尿病等相關病種管理團隊,開展院前防、院中醫、院后管的生命全周期醫療連續健康服務模式,同時采取分類、分級、分片、分標管理模式,將慢病健康管理工作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分級診療及醫療資源下沉工作的實施相結合,實現隊伍、服務融合和慢病全程管理服務。
成都東部新區石板中心衛生院也創新公共衛生服務模式,建立鄉村醫生一體化團隊服務模式,即建立由臨床醫生+公衛人員+村醫生的服務團隊(家醫團隊)為居民提供面對面健康服務,做到“流動服務+陣地服務”的“兩個服務”結合。同時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公共衛生專家指導下,全科與專科、醫療與公衛融合等,促進防、診、治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