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什么時候開始?胃腸不好能冬病夏治嗎?去年做了三伏貼,體質也變好很多,今年還有開展嗎?……都看過來!威遠縣人民醫院中醫科推出三伏貼!千萬別錯過調理身體的好時機,不然可就要再等一年!
三伏貼,又名天灸,是一種膏藥,也是一種傳統中醫療法,源自于清代張璐的《張氏醫通》。根據中醫“緩則治其本”治病原則,以及“冬病夏治““內病外治”的診療方法,在一年中最炎熱三伏天將溫陽化痰、活血補益的中藥貼敷于特定的穴位,激發疏通經絡,調整氣血陰陽,提高人體免疫力,從而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之所以要在三伏天使用是因為此時人體陽氣最盛、經絡氣血暢通,穴位敏感,正當扶正固本、滋養陽氣的有利時機。
三伏貼的適應癥:1、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反復呼吸道感染(如鼻炎、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等)、慢性支氣管炎、虛人易感冒等;2、消化系統疾病:胃痛、慢性胃炎、慢性腸炎、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等;3、骨關節系統疾病: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4、免疫系統疾病:風濕性關節炎、寒濕性關節炎、蕁麻疹等;5、兒科疾病:調節免疫、增強體質,支氣管哮喘、反復咳嗽、體虛易感冒、厭食、腹瀉、遺尿、消化不良、汗癥等;6、婦產科疾病:痛經、月經不調、產后頭痛、坐月傷風、宮寒不孕等屬寒證者。7、亞健康調理:免疫功能低下、陽虛體質、氣虛體質、亞健康等。
三伏貼注意事項:1. 成人一般貼敷時間約2-4小時,兒童貼敷時間約30分鐘—1小時,根據體質差異,以皮膚感覺和耐受度為觀察指標,敷貼時間可做適當調整。2. 貼敷后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瘙癢,或出現水泡均為正常反應;若皮膚出現刺癢、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膏藥,清理局部殘余物,避免燙傷皮膚,禁止抓撓以防感染,不宜擅自涂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若局部反應嚴重或出現皮膚過敏者,請及時到醫院處理。3.盡量保持涂藥處干燥,不宜對著空調吹冷風。同時慎食寒涼、肥甘、滋膩、辛辣之品,不宜進食高蛋白、蝦蟹類海鮮。貼藥當天不適宜游泳,4-6小時內不要洗冷水澡。4.三伏貼不是治療慢性病的特效藥,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療,原來在服藥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減藥、停藥。5.冬病夏治包含了中醫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個體的體質和病證的具體表現辨證施用。
三伏貼禁忌人群:1、孕婦、哺育期婦女。2、2歲以下嬰兒;3、有嚴重心肺疾病、嚴重精神病等器質性疾病患者;4、強過敏體質者;5、患皮膚病或皮膚有瘡、癤、破損者;6、疾病發作期:發熱、哮喘發作期、關節紅腫熱痛、肺結核活動期等。宜先治療原發疾病,待癥狀控制后,再考慮進行貼敷治療。
貼敷流程:門診掛號→中醫科室→醫師辨體辨病選穴→醫生開單→繳費→將發票交給醫生→進行穴位貼敷
2024年三伏貼時間表
初伏:7月15日-7月24日;中伏:7月25日-8月03日;加強:8月4日-8月13日;末伏:8月14日-8月23日。
暖心中醫人。威遠縣人民醫院中醫科是重點發展學科,擅長運用祖國醫學中醫中藥、針灸、貼敷、熱奄包、艾灸、推拿、火針、火罐、刮痧、耳穴壓豆等方法治療疑難雜癥的中醫特色專科。科室學術氛圍濃厚,重點致力于突出傳統中醫特色,弘揚中醫文化,傳承國粹精神,倡導綠色療法,臨床療效十分顯著。科室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積極吸納現代醫學技術,實現中醫藥與現代醫學的有機結合,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診療服務。(中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