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變大不一定是長“胚芽”了,還有可能是腹膜后腫瘤!這個部位的腫瘤就像一個“定時炸彈”,它隱藏深、手術難度大,要想成功摘除,對醫生來說是極大的挑戰。近日,四川省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肛腸胃腸外科(燒傷科)完成一例腹部巨大腫瘤切除手術。腫瘤包塊范圍40.3×31.7×43.2cm,重量約13斤,腹腔腫瘤及積液近80斤,約占體重的一半!
巨大腫瘤,占滿腹腔
患者由內江市東興區救助站送來,她的個人基本情況不詳,給人的初印象是面色萎靡、骨瘦如柴、個體嬌小。但瘦弱的軀體卻頂著猶如多胞胎待產大小的肚子,無比突兀。
經CT檢查發現,患者的腹內有個巨大腫瘤,幾乎“霸占”了整個腹腔。與胃壁、部分腸管及子宮、雙側附件緊密相連,右側胸腔大量積液,右肺下葉完全不張呈團片樣,余右肺上中葉部分不張。這使得腹腔內的各個臟器受到不同程度的壓迫變形、推擠移位,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如不及時切除,腫瘤將會對腹腔器官的壓迫持續增大,腹內壓繼續增高,可能會引起各器官缺血壞死、呼吸受限、呼吸困難等情況,手術風險亦會隨之增加,情況緊急,需要盡快為患者進行手術摘除腫瘤。
精心救治,成功剝離
這顆腫瘤并非一切了之那么容易。考慮到患者的特殊情況,當即將患者收治入院進行進一步相關檢查,肛腸胃腸外科(燒傷科)彭超主任團隊意識到該患者的病情非常復雜、棘手,隨即聯合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心血管內科、心胸外科、肝膽外科、血管外科、手術麻醉中心、重癥醫學科等多學科對患者的病情及治療方案進行詳細討論。多學科專家集思廣益,制定了詳細的治療計劃和風險評估,盡一切可能將手術風險降至最低。針對大出血風險,讓血庫準備了充足的血制品,以應對術中出血情況;針對血管損傷風險,由血管外科專家手術現場“坐鎮”,為術中避免損傷血管“導航”;針對血壓、循環及呼吸風險,手術麻醉中心制定了嚴密的麻醉方案和術中監測方案,為手術保駕護航。
手術方案制定,與患者詳細溝通后,一切準備就緒。術中在麻醉手術中心、婦科、護理團隊等多學科密切配合下,由主刀醫生肛腸胃腸外科(燒傷科)主任彭超攜團隊成員為患者實施手術。
雖然術前已對患者腫瘤及腹部情況有預期,但當打開腹腔時,“巨無霸”腫瘤還是讓醫生們深感棘手。“腫瘤占滿了整個腹腔和盆腔,極難暴露正常的解剖結構,腫瘤供應血管豐富且盤錯交織,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彭超手術團隊迎難而上,憑借豐富的經驗、嫻熟的技巧、精細的操作、默契的配合,謹慎解剖、步步為營,之后手術層層推進、逐步深入。為避免分段切導致術中惡性腫瘤脫落,易發生腫瘤醫源性轉移和擴散,彭超手術團隊傾向于將腫瘤整體“一鍋端”。由于腫瘤實在大,為了讓手術操作空間和視野更好,醫生必須輪流把腫瘤抱起來進行手術。經過6個多小時的持續奮戰,將完整地拆除了這個埋在腹腔里的“炸彈,所有人的手術服都濕透了。
整個手術過程中,患者的生命征象保持平穩。術中共引流出囊腔內總量約30000ml,切除物重達約13斤!
術后,患者送入重癥醫學科保障維持循環穩定,第二天轉入肛腸胃腸外科(燒傷科),在醫護團隊的精心管理下,患者恢復良好,順利進食并下床活動,現已順利出院。(涂元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