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邊彝族自治縣中學校是馬邊唯一一所普通高中學校,學校坐落于馬邊主城區,在繁華、便捷的街巷中開辟出一片環境優美、得天獨厚的學習圣地,在感受時代發展脈搏的同時,也在書香氛圍中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棟梁人才。
馬邊中學于1940年由我國著名歷史學家賀昌群先生創辦,1958年開始設立高中部,1979年開辦民族寄宿班,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先后建成成都七中網校班、樂山一中“云教直播”班、浙江省紹興市陽明中學“陽明班”,至此開啟網絡教學新紀元,至今已有80年歷史。
學校始終堅持“文化治校、細節興校、質量強校、特色名校”的辦學理念;始終貫徹賀昌群先生留下的“移蘭留青”馬中精神;始終秉持樂教勤業、育人向善的教育觀念。始終以“優質資源校本化”為理念,以教師專業成長和高效團隊建設為抓手,始終圍繞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等多維度對學生進行培養,初步形成了由2018年前的八大目標結構到2019年起的十大目標結構,開設第二外語課堂、本校特色彝語文課堂、藝體專項培訓課堂等特色教育,為學生升入高校、進入本科及以上層次拓寬了渠道。
2009年,經原四川省委常委、紀委書記歐澤高協調,馬邊中學與成都七中通力合作,創辦馬邊中學成都七中網校班。目前,馬中成都七中網校班達13個。2019年,增設樂山一中“云教直播”班4個,2019年9月,浙江省紹興市陽明中學在馬中高二年級設立“陽明班”,教學資源不斷優化,教學渠道更加暢通。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打造高中教育品牌。在人、財、物等各方面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助推學校發展的優惠政策,辦學條件持續優化。近五年來,縣政府先后總投入3000多萬元,建成6000平方米運動場一個,公寓式學生宿舍2幢,可以解決1176名學生住宿,建成學生食堂一期,解決全部住校學生就餐問題。目前,擁有“勵志樓”“通藝樓”“育才樓”等主要教學樓。建成計算機機房2個,可以同時滿足兩個班信息技術教學。新綜合教學大樓正式進入規劃審核、地勘等環節。
全校共有43個班,每班均配備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設備,全面實現網絡班班通,教學設備、教學手段、辦公條件現代化,滿足信息化課堂所需。
2013年開始,實行高中免費教育(免學費、書本費、住校費、作業本費),惠及學生11780人,減免金額達2766萬元;實施高中助學金,共資助學生8995人次,資助金額達825.825萬元。積極申報國家資助及社會捐助,2019年,共接受國家資助和樂山善誠協會、信天助學、交投公司、陽光助學、四川大學馨心社、樂山海棠花等捐助,受助學生共1546人次,受助金額共計1475050元。2014年起,縣財政下撥專項經費,設立普通高中高考教學質量獎勵基金。
廣泛與高校建立對口幫扶關系。從2008年起,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實驗物理中心建立對口幫扶關系,12年來,共有40人次科學家到校傳經送寶開講座,累積有110名師生到北京游學,受表彰獎勵學生近千人,涉及獎勵金額達45萬余元。
自2010年起與樂山一中建立對口幫扶關系,兩校互派管理干部和學科教師掛職和跟崗學習,互派教研團隊開展校際間交流學習。
2016年起,縣人民政府與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建成校地合作關系,馬邊高中學籍且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送到中央民大附中或海淀實驗中學借讀,完成規定學業后返回馬邊參加高考,借讀期間由中央民大附中為借讀學生提供住宿條件。借讀培養費用由“四川馬邊教育發展基金”專項資助。
2018年起,建成西南民族大學彝學院優質生源基地,與西昌學院彝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和樂山師范學院的教科學院、數信學院、外語學院黨總支建立對口幫扶關系。
通過歷屆馬中師生的不懈奮斗,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受專項計劃和烏蒙山連片地區名校招生優惠政策的惠及,馬中學子先后考入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第二軍醫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名校,被“985”“211”工程大學錄取的人數逐年持續上升。2016年榮獲樂山市普通高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估二等獎;2017年榮獲樂山市普通高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估一等獎;2018年榮獲樂山市普通高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估一等獎,被評為“四川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據悉,馬邊中學今后的奮斗目標是繼續發揚“移蘭留青”精神,塑造“愛崗、敬業、奉獻、自信、堅定”的“馬中人”形象,積極把握機遇,勇敢迎接挑戰,努力爭創“省二級示范學校”。(李雪 李元豪 本史巫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