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開展的第三屆“健康四川·大美醫者”評選宣傳活動歷時3個月,經過推薦申報、初評審核、網絡投票、綜合評審、公示,8月13日通過健康四川官微發布,共評選出“終身榮譽大美醫者”3名、第三屆“健康四川·大美醫者”32名。內江市隆昌市云頂鎮石鵝場社區陳康硅榜上有名,被評為終身榮譽大美醫者。
子承父業,練就扎實功底
今年94歲的陳康硅生于醫學世家,從小耳染目濡,對醫學產生濃厚興趣,懷揣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夢想,他11歲便走上了學醫的道路。從最基礎的醫書學起,天剛蒙蒙亮,他就開始背醫書。那時的醫書,還是繁體字,晦澀難懂,稍有差池,便是父親的一陣嚴厲教訓。就這樣,背了三年,他把最基礎的醫書知識背得滾瓜爛熟。
在父親的安排下,陳康硅來到了兄長的藥鋪當學徒,每天的工作便是在抓藥、炮制藥材、以及打雜中度過,也正是在這里,他積累了不少實踐經驗,6年的學習實踐讓他的醫術突飛猛進。
突然一天,家里讓他回去坐診,第一次治病救人,就遇到一個被抬著進入診所的病人,17歲的他,根據所學的醫學知識進行診斷,忐忑地開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張藥方,成功醫治了第一個病人。
四天后,病人治愈了。這件事,讓陳康硅大受鼓舞,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是多么的有意義,一種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他也由此堅定了要走下去的決心,這一堅持,就是77年。
救死扶傷,堅守醫者仁心
1950年10月,四川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流行性腦膜炎,這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疾病,一旦被傳染就極有可能丟掉性命。
一天傍晚,一位母親抱著她7歲的孩子急急而來,經過診斷,陳康硅確診孩子感染了流行性腦膜炎。由于缺氧,孩子已經沒有生命體征,情況萬分危急,他立即為這個孩子進行急救,并人工呼吸。
此時旁邊有人勸阻陳康硅說道:“你不要命啦,不怕被傳染嗎?”他回答道:“作為一名醫生本就應該救死扶傷,如果救不回病人的生命那便是我的失職。”經過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孩子竟然開始有了一些肢體反應。
兩個小時后,孩子終于醒了過來,而陳康硅也累得癱倒在一旁,壓在他心底的那塊巨石總算落地了。知道這家人家庭條件十分艱苦,他從始至終都沒有收過任何費用。當年的這名小孩如今已是古稀老人,每當提起此事,這位老人總是熱淚盈眶的說:“沒有陳醫生,就沒有我,沒有我的今天!”
一個寒冬的深夜,親睦村一位陳姓村民請他前去救救自己的妻子。他二話沒說,和同事一起背起十多斤重的藥箱就往村民家里趕,沒有手電筒,他們只能提著馬燈,借著昏暗的燈光在山路上走了近兩個小時的山路趕到了村民家,此時身患重病的農婦已經奄奄一息。陳康硅和同事放下藥箱立馬對患者進行救治,在努力了近兩個小時后,病人的命總算保住了,看著村民家徒四壁,陳康硅免去了當晚的治療費,并讓這位陳姓村民到他的診所來抓上兩幅藥,同樣不收錢。在返回診所的路上,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山路泥濘不堪,陳康硅的同事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原本照明的馬燈被摔壞了,兩人只得摸黑慢慢下山,回到診所時天已經亮了。
大愛無疆,為人民健康謀福
解放初期,農村醫療條件十分有限,為了創造一個良好的鄉村醫療環境,政府號召成立聯合診所,陳康硅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聯合其他兩家私人診所,將自己的醫療物品和醫療設備毫無保留的貢獻出來,于1953年正式創立了聯合診所。
行醫77年,陳康硅為病人義診的事例數不勝數,對于家庭特別困難的病人診金,他總是能免就免,在他的坐診記錄本上,有一部分免去醫藥費的病人記錄,僅2017年4月至12月,陳康硅免去的費用就有15000元左右。
陳康硅說:“行醫治病不為發家致富,只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能讓病人脫離苦海,重獲健康,比什么都值得。”他從沒后悔選擇當一名醫生,今年已94歲高齡的他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77年如一日,雷打不動,風雨無阻地踐行著醫者職責。(謝秀清 四川法制網 高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