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武漢!內江10名護士待命中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需要,內江市從全市7家醫院選派10名護士組建了一支支援湖北的志愿隊伍,他們將分別支援呼吸科、感染科、重癥醫學科等科室。目前人員名單已確定,全員待命中,正在開展個人防護物資準備工作,只待上級的一聲令下,便可前往湖北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今年30歲的付萍來自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在重癥監護室工作,四川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救援隊出發后,市二醫院隨即成立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應急隊,付萍立即報名加入,她同時也向護士長表達了愿意志愿湖北的想法。28日凌晨00:30左右,睡夢中的付萍接到了護士長的電話,電話中,她再次明確了自己愿意參與援鄂隊伍的意愿。“湖北疫情嚴重,醫務人員非常緊缺,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和黨員,我有責任有義務去參與支援工作。”付萍說,家里人的支持給了她強大的動力,但面對年僅5歲的兒子,她告訴他:“媽媽要去外地學習一段時間。”
跟付萍一樣,來自內江市中醫醫院骨七科的護士范蕓也是主動請纓支援湖北的,因為有過重癥監護室的工作經驗,去湖北以后她將去重癥科開展工作。因為有親戚朋友生活在湖北,她們一家對湖北的疫情更加關注,看著疫情數據不斷變化,范蕓感到揪心,也想發揮自己的作用,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接到肯定通知后,范蕓的兩個孩子舍不得她,她告訴孩子:“湖北的人們更需要我們……沒關系,媽媽會穿好防護服的,不用擔心。”范蕓說,她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發揮黨員作用,當好表率。
內江市馳援湖北醫療隊年齡最小成員曾軼:“職責所在,我也想盡一份力!”
1月27日23時許,當護士長賴鳳琪給曾軼打來電話,詢問她是否愿意去湖北增援,曾軼想也沒想,干脆地說:“愿意。”因為她知道,她所在的內江市東興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以下簡稱“ICU”)所有醫務人員都報名想要參加增援,這個機會來之不易。1月29日,記者在ICU見到了正在做交接工作的曾軼,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出發,同事們對她有些依依不舍。賴鳳琪一邊為她整理衣服,一邊哽咽地叮囑道:“希望你保護好自己,有什么需要隨時和我們聯系。”還有位同事抱著曾軼承諾說:“等你凱旋回來,我們一起去涮火鍋,一起逛街,一起慶祝。”
1992年出生的曾軼,是此次內江馳援湖北醫療隊14名隊員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別看她年紀小,她已經在ICU工作8年了。相比較其他科室,ICU的病人沒有家屬照顧,吃喝拉撒都需要護士協助,工作量可想而知。幾年前,有一位大爺因為全身大面積燒傷住進了ICU,曾軼被安排為老人的主管護士。老人全身水泡容易感染,無論是換藥還是翻身,曾軼總是小心翼翼,動作輕柔,盡量保護病人的皮膚。她還總是安慰老人,分散他的注意力,為他減輕痛苦。曾軼曾經到四川省人民醫院進修,1月25日,當得知四川省第一批醫療隊趕赴湖北,曾軼就向賴鳳琪表達了自己想去增援的愿望。考慮到曾軼在ICU專業技能等非常優秀,2019年還榮獲過內江市重癥醫學科操作比賽優秀獎,科室最終決定滿足她的愿望。其實,曾軼是獨生子女,原以為父母會阻止她,沒想到在征求意見時,父母干脆地說:“沒事,去嘛。”當問及為什么想去湖北支援,曾軼回答說:“或許是從事這個工作的關系吧,我一直想去參加這種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救治,這是職責所在,我也想盡一份力。”目前,曾軼已經將行李準備完畢,平時愛化妝的她此行并沒有帶化妝品,兩個行李箱里塞滿了防護服、口罩、消毒用品等,就等著出發的指令下達。
曾經抗擊“非典” 面對疫情76歲內江疾控專家再次“出山”
1月29日,內江市疾控中心的會議室出現了一張熟悉的面孔,他帶著老花眼鏡,頭發有些泛白,右眼部位因為面癱有些不自然。他叫羅永革,今年已經76歲,曾經是內江市防疫站(內江市疾控中心前身)的副站長。17年前,羅永革奮戰在抗擊非典第一線,如今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年事已高,且患有高血壓高血糖的老專家接到邀請后,義無反顧再次“出山”。2004年,羅永革退休后,一直單獨和老伴生活在一起。兩年前,他曾經做過聽神經瘤切除術,而他的老伴身體也不好,長期需要照顧。盡管如此,當1月29日上午,內江市疾控中心相關領導給羅永革打來電話,邀請他到單位為這次疫情研判提供技術參謀時,他馬上和妻子商量。“她說去嘛,我就來了。”羅永革將妻子安頓到女兒那里,就立刻來到市疾控中心。
作為副主任醫師,羅永革已經從事流行病學研究40多年,擁有豐富的經驗。一到辦公室,他就在會議室與疫情研判組就如何加強對確診病例周邊居民的管理展開了討論。吃過午飯,沒時間像往常一樣午休,下午他又繼續和大家討論疑似病例診斷情況。疫情研判組薛春紅說:“羅站長的到來,將指導我們年輕人如何做好防控措施,進一步加強疫情研判能力。”面對鏡頭,羅永革一再強調:“我熱愛我的專業,我也樂意用我的專業能力為抗擊疫情出點力。”
用愛穿透“隔離” 為基層疫情防控工作增添溫情
“這里面有瓶84消毒液,你們拖地的時候放在水里面,然后還有瓶洗手液……”1月29日上午9點,內江市經開區壕子口街道的工作人員與社區醫務工作者一行來到居民吳大姐(化名)家,為他們測量體溫,并送去所需的生活物資。像這樣的工作他們已經持續了好幾天。隔離期間,街道社區安排專人每天通過微信、電話詢問隔離人員身體和生活情況,及時了解各類需求,精神上進行鼓勵支持,幫助排解身心壓力。根據隔離人員需求,由街道統一采購物資,并安排專門人員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將物資送到居民家中,確保居民隔離期間生活不受影響。
居家觀測是防疫過程的重要環節,不僅僅是對被隔離者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社區工作人員的主動關心服務,既解決被隔離人員的后顧之憂,也減少其外出機率和影響,提升疫情防控的實效性。內江經開區壕子口街道壕子口路社區黨委書記費思意說:他們也很配合,平時也不出門,有什么需求的時候會在微信上面告訴我們,這樣做就是讓他們感受到政府和國家對他們的關心關懷,并不是因為他們從外地回來,因為他們是居家觀測的隔離人員,并沒有覺得受到了歧視。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內江市對居家醫學隔離觀察的武漢返鄉人員,實行責任制,由鄉鎮(街道)、村(社區)網格員和社區醫生擔任居家醫學觀察責任人,落實24小時居家觀察,同時建立防控臺賬,在隔離觀察過程中,確保隔離對象不外出、嚴格消毒殺菌、定時上門量體溫等,安排專人為其購買米面油鹽等生活必需品。街道、村、社區干部與轄區居民一道,協同配合,有效推進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健康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