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內江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愈者,也是內江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魏某,終于康復出院了。
從1月23日到2月7日,她經歷了人生中最艱難的15天。
2月7日12時40分,魏某從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隔離區走出來,難掩激動的心情,“謝”不絕口。看著她邁開步子走出病房,在場的醫護人員響起熱烈的掌聲,并為她送上鮮花,每一個人臉上都掩飾不住喜悅的笑容。
武漢返鄉 從發病到確診
1月11日,魏某從武漢到成都,1月19日從成都回到資中的家。
1月23日因呼吸不暢到資中縣人民醫院就診。
1月24日,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規定,根據病例臨床表現,結合流行病學史、實驗室檢測結果,省疾控中心確認魏某為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
“當時身體狀況很不好,咳嗽,腹瀉,全身無力,連站起來都很困難。”魏某說。
緊接著,所有和她有親密接觸的家人、朋友,統統被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回想起被確診的那一刻,直到現在,魏某都心有余悸。“第一次感覺自己離病毒這么近,我的家人也都被隔離了,很擔心,不知道他們到底怎么樣了。”魏某告訴記者。
住院治療 從焦慮到充滿信心
住進隔離病房,魏某每天都很焦慮。
特別是1月25日,魏某病情突然加重,內江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5位成員也趕赴資中對她進行救治,經過幾天治療后,她的癥狀有所緩解,精神狀態有所恢復。
2月2日凌晨3點,她被轉移到市第二人民醫院集中醫治。
“治療期間,他們一直陪著我、24小時看護我,為我治療,給我喂飯,就連大小便都靠他們幫忙。”說到住院經歷,魏某幾度哽咽:“雖然我看不清他們的臉,但我能實實在在感覺到他們的真情!”
身體狀況逐漸變好,魏某也從焦慮變得充滿信心。
2月6日,魏某正在樓道鍛煉身體,醫生告知她,兩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如果其他指標沒問題,最快第二天就能出院。
那一刻,魏某看到了希望。
告別病友:加油!大家都會好的!
“加油,我這么嚴重都挺過來了,你們都一定會好的!”得知自己即將出院的消息后,魏某第一時間和病友們分享喜悅。
經歷了這次“劫難”,魏某感慨萬千:“醫生和護士一直精心治療照顧我,鼓勵我,讓我重拾信心和動力。面對病毒,我們要相信政府,相信醫護人員,也要相信自己。”
臨別之時,魏某向醫護人員豎起大拇指,并三鞠躬致謝。
出院當天,醫生告知魏某,治愈后,體內在一定時間內會出現保護性抗體,但仍需居家隔離觀察14天,每天自測體溫兩次,同樣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等必要的防護措施。
時間倒回到 一切開始的那天
1月23日,為了盡可能的控制“新冠”病毒的蔓延勢頭,武漢最終選擇了封城!
就在同一天,資中縣發現了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人,宣告內江疫情防控戰正式打響。
患者活動后氣促 接診醫生提高了警惕
當天晚上6時45分許,資中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來了一位戴口罩的患者魏某。呼吸內科副主任陳德華、感染科副主任林敏是資中縣人民醫院第一批接觸患者的醫務人員之一。
“走路都是她愛人扶著的。”有著30年豐富臨床經驗的陳德華回憶道,咳嗽、活動后氣促、納差、乏力、腹瀉,魏某的這些癥狀尤其是“活動后氣促”這個癥狀,加上“從武漢回來”、CT有點“問題”等信息,立即引起了他的警覺。
“對比發現與本次疫情的通報情況高度相似,我們心里基本有了答案。”陳德華說,當時魏某體溫檢測結果并不高,但醫院高度重視,立即安排了院里專家會診,并立刻安排核酸咽拭子采集,送內江市疾控中心。同時,魏某被送至資中縣雙河鎮集中隔離點,進行隔離觀察。
24日凌晨2時許,市疾控中心魏某核酸咽拭子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當日19時30分,省疾控中心復核結果出爐,魏某被確診為內江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
市縣聯動救治患者 市級專家三赴資中并“留守”指導
在陳德華和林敏趕去為患者會診的同時,資中縣人民醫院重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組副組長、ICU負責人王文虎,正對ICU負壓隔離病房進行最后的檢查確認。
王文虎回憶,為了應對如2003年“非典”那樣的疫情,醫院修建負壓隔離病房。但因為資中縣從未發生過此類疫情,所以隔離病房自建成以來從未被使用過。聽聞本次“新冠”疫情爆發,王文虎立即著手隔離病房設備的檢查、調試、物資準備、人員安排等工作。他的辛勞為魏某的治療創造了條件。
“由于是內江的首例確診患者,各級領導十分重視,全市上下也十分關注。”內江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常務副組長、呼吸內科組組長李先華介紹,1月24日大年三十清晨,他就帶領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感染性疾病診療組組長、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李顯勇和市第一人民醫院院感科科長李曉紅趕赴資中。
李先華說,治療傳染病患者,醫療條件十分重要。因此,這次到資中的主要目的就是查看ICU病房是否符合規定和要求。確定病房后,市縣兩級專家進行了共同會診,確定對魏某的治療方案,開啟對她的“多對一”精心治療模式。
1月24日下午,魏某被轉入資中縣人民醫院ICU負壓隔離病房。王文虎顧不上勞累,帶領醫護團隊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程監控和治療。為了和死神賽跑,他常常一忙就是幾個小時,隔離服下的衣服被汗水濕透,雙腿也因為長時間站立而有些顫抖。
1月25日,魏某突然出現發熱,呼吸嚴重等情況,且CT顯示病灶增多。李先華再次率市醫療救治專家組5名成員趕赴資中,并調整方案。為及時指導縣區,決定讓同行的兩名專家——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科副主任羅晉、第二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副主任李力“留守”資中。當晚,患者退熱。26日開始,患者病情緩解,并持續好轉。
1月27日,李先華再次“私自”趕到資中,一方面查看患者的情況,一方面看望慰問同事李力和羅晉。
只要真心付出 就會得到患者的認可
魏某出院當天,照顧了她5天的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科護士長付加紅收到了一份意外的“驚喜”。
喜從何來?付加紅坦言,按照上級“四集中”原則,2月2日,魏某被轉入市第二人民醫院定點集中收治。“來的時候是凌晨4點,不知道什么原因,她一點也不配合治療,第二天也是如此。”
“為了打消她的顧慮,配合我們治療,我們把她作為重點關注對象,盡量在言語上多溝通、行動上多關心。每班護理老師對她護理結束后,還會陪她聊天,給她做心理安撫;她要吃中藥,我們就用熱水給她溫好再遞給她;她需要喝水,我們就給她倒水……”付加紅說,兩天過后,魏某逐漸放棄抵觸情緒,開始慢慢配合治療。
一次,看到護士因為受笨重防護裝備影響,而幾次扎不中靜脈血管而差點急哭時,魏某主動安慰護士:“不著急,慢慢來,我幫你看。”
出院當日,魏某為前些日自己的不配合,主動向醫護人員道歉。這讓付加紅既感到意外,又十分感動。
回顧與魏某相處的這些天,付加紅得出一個感悟:“只要付出真心,就會得到患者的認可。”她的話,已在現實中驗證。
事實上,從魏某入院接受治療到治愈出院,付出的人不勝枚舉。
1月24日大年三十,不僅是魏某被確診為內江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日子,也是市醫療救治專家組常務副組長、呼吸內科組組長李先華父親87歲生日。
李先華說,原本就因為工作忙,平時很少回資陽安岳老家陪父母,當天不僅沒能回家陪父親過生,就連中午飯都沒吃上一口。“在資中診療結束就忙著回院里開緊急會議,父母在家老不放心,我只有抽幾分鐘時間給老人家開了一下視頻……”
疫情還未結束,更多醫務人員還在付出他們的真心。他們做的正如李先華說的那樣:“這個時候,是體現我們醫護人員價值的時候,我們必須第一時間沖到第一線。”
內江首例新冠肺炎治愈者出院
2月7日中午,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遍內江大街小巷。
“相信”“信心”是魏某在出院儀式現場說得最多的兩個詞。對魏某來說,這半個月的治療就像是一場夢,新冠病毒就是夢中的“惡魔”。半個月來,醫護人員對她的精心照顧和鼓勵,幫她成功地戰勝了“惡魔”。
“相信”“信心”同樣是內江市新冠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市一醫院副院長張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得最重的兩個詞。“所有人建立了信心,看到了勝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