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到來,整個內江城市充滿了喜氣詳和的氛圍,但是,危機卻慢慢走到你我之間。1月26日,接到醫院醫務科電話,在所有志愿者之中,選中我參與發熱留觀病房的組建,擔任醫院發熱留觀病房醫療小組組長,協助管理科室的臨床工作。
對于家人,我只能說“謝謝”
掛完電話后,家里人內心都是沉重的,早在1月初就得知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個疾病的名稱,他們對于這個詞語,帶著未知的恐懼。平時,前怕狼后怕虎的媽媽高興地告訴我:“真好!你可以像戰士一樣站在前線。”喪偶多年的她,很怕我出任何意外。她曾說過,再也承受不了疾病或死亡了,可在疫情面前,她表現得超乎想象的冷靜。
對于7歲的女兒,她已經在電視、手機等多種渠道知道這個疾病。她問我:“媽媽,你為什么非要去治療這個病呢?”我告訴她:“因為媽媽是醫生,我有我的責任,做為醫生家屬,你的責任是配合我。”“如果你感染了這個病呢?”她又問,“沒事,還有其它醫生叔叔阿姨,他們會治療我的。”“如果你死了呢?”“不會的,因為我會保護好自己,而且我相信我的戰友們。”
對于領導、同事們,我想說“遇到你們,真好!”
身在防疫一線的我們,每天都會得到各級領導的關懷,小到家中瑣事,大到工作中的問題,讓我感受到了寒冬中的溫暖。為了防護服、隔離服,市里、醫院的領導都鉚足了勁想辦法解決,強制我們休息、強制我們增加營養,看似霸道的條款,其實這才是真正的關心和愛護。
工作中,我主要是管理病房及承擔發熱門診、兒科門診、兒科急診、住院部病房可疑患者的篩查,看視簡單的工作,其實也有不少壓力。因為作為“守門人”的我們,最怕的是“遺漏”。為了更好得當好“守門人”,我與李興明負責人、李云組長達成協議,24小時電話不關機,隨時進行共同商討疾病。
另外,因為防護服及隔離衣的緊缺,以及減少醫務人員的感染風險,我們3人共同承擔了疑似患者的采集工作和床旁查房,成為了與患者最親密接觸人之一。
組建科室時,因為所有人員均不是感染科出身,對穿脫防護服及隔離衣有很多困難與不解,在反復解讀要求后,終于總結出了簡單明了的穿脫順序,并制成了圖表形式,為以后的臨床工作帶來福因。
對于患者,我會說“疫情會過去的,要相信黨,相信我們”
2月上旬的一天,在給留觀病人采集標本前,我詢問病史時,發現患者近日有咯痰癥狀,果斷增加了痰液標本的采集。于次日凌晨接到醫院初篩核酸陽性,擬再次采集標本以明確診斷。
進入病房時,從睡夢中驚醒的該患者察覺到了什么,表現出了不安,全身發抖。我告訴他:“不要緊張,我們再檢測一次,疫情會過去的,要相信黨,相信我們。如果您不是新冠病人,就可以早點回家了;如果是,出去了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為了家人,為了朋友,你盡量放松。”話音過后,患者積極配合再次檢測。天亮后得知核酸為陽性,避免了疾病擴散的嚴重后果。
我印象最深的還有一個確診病人龍某家屬。患者是我們新區第一個病人,是因為發熱門診發現他胸片有問題,經過我們三個組長協商后,勸導其立即住院。家屬辦理住院手續,來科室時,表現得特別氣憤和不平,認為自己的兒子不是新冠肺炎。但是,我們把國家新冠肺炎的診斷指南告訴他后,他慢慢從憤怒到理解,再到愿意配合醫生,并且告知會自身也會在家好好隔離。
這一前一后,大約就是20分鐘時間,是什么讓他有那么大的改觀,是因為相信國家制定的診斷標準,相信我們醫生的判斷,相信就算是真得了疫病,也會被治療好的。
對于自己,我能說“好樣的,加油!”
作為內江市一醫院新區發熱留觀病房唯一一名女性醫生,我自信地告訴自己,你能行,好樣的,加油,讓病毒也不能小視我們女醫生,讓它無法躲藏;我可以自豪地告訴同事、家人、朋友,我沒有辜負你們的期望,像逆境中的小草,勇敢地屹立在疫情最前線。(易琳琳 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