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威遠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成功為一名患有“肝衰竭、黃疸”的重癥患者進行了《雙重血漿分子吸附系統(DPMAS)+PE》人工肝治療, 患者恢復良好。此項技術的熟練開展,標志著縣人民醫院血液凈化技術水平又上新臺階。
肝臟是人體最為重要的解毒代謝器官,是人體的“化工廠”一旦哪天肝臟因過度疲憊倒下了,也就是說發生了“肝衰竭”人的身體也會隨之出現各種嚴重癥狀甚至威脅生命。60歲患者游某某,全身皮膚黏膜、鞏膜黃染,腹脹食欲差,病情十分嚴重。為了給患者爭取生存希望,讓患者得到更加精準化治療,經過多學科會診討論治療方案后,決定盡快為患者實施人工肝DPMAS+PE治療。
治療過程非常順利,患者未訴不適,精神狀態得到改善。治療后,檢驗結果顯示患者膽紅素明顯下降,肝功能好轉。
什么是人工肝?人工肝治療,就是模擬人的肝臟功能而構建的一種血液濾過治療方式,是借助機器將患者的血液抽出來,通過不同的吸附柱凈化后再回輸體內,清除各種有害物質,暫時輔助或替代肝臟的主要功能,直至肝功能恢復,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對晚期的肝病患者,人工肝則能改善癥狀,為等待“肝源”創造機會。DPMAS(雙重血漿分子吸附系統)是一種組合型人工肝治療模式,采用中性大孔樹脂(HA330-II血液灌流器)和交換樹脂(BS330膽紅素吸附器)兩種吸附劑聯合應用,在降低黃疸癥狀的同時清除炎性介質等有害物質,防止或者延緩SIRS、MODS的形成,給肝細胞再生提供一個相對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肝臟的恢復。
人工肝的適應癥? 1.各種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也可用于晚期肝衰竭患者,但并發癥增多,治療風險大。2.終末期肝病肝移植術前等待肝源、肝移植術后出現排異反應、移植肝無功能期的患者。3.嚴重膽汁淤積性肝病,各種原因引起的嚴重高膽紅素血癥患者。4.其他疾病:如合并嚴重肝損傷的膿毒癥或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急性中毒以及難治性重癥免疫性疾病等。
人工肝技術的成功應用,進一步提高了縣人民醫院器官功能支持治療的水平,也將給更多重癥肝病患者帶來福音。
該院重癥醫學科是威遠縣地區急危重癥救治醫療設備最齊、人才最健全的危重癥救治中心,科室現有醫護32人,其中醫師9人(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4名、規培醫生1名、見習期1名),護士23人(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8名、護師9名、護士5名),重癥醫學科有明確的亞專業分組,其中以超聲小組、血液凈化小組、傷口治療小組特色及主研方向。重癥護理專科護士7名,血液凈化專科護士1名,傷口治療護士1名,重癥超聲護士1名,是一支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團隊;2016年評為內江市重點專科,是一個綜合性ICU,是醫院內跨學科、集中人力物力對各科危急重病人進行集中監測、治療和護理的場所。
該院重癥醫學科常規開展深靜脈置管術、胸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術、氣管插管術、氣管切開術、顱腔出血引流術、動脈穿刺血壓監測術、彩超指引下肝膿腫穿刺引流術、呼吸機輔助通氣、鎮痛鎮靜、內環境維護、營養支持、連續血液凈化治療、床旁超聲、全自動心肺復蘇機行心肺復蘇技術、轉運呼吸機行病人轉運、膀胱內負壓監測技術等;承擔全縣危重病人的搶救、治療,外科大手術患者的監護。采用綜合封閉式模式管理,設施全面、收治病種范圍廣,包括:嚴重創傷、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慢性呼吸功能不全、急慢性心功能不全、重癥胰腺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腦卒中、大中型手術后監護、各種急性中毒、各類休克、大出血、危重創傷、多發傷、嚴重水電解質紊亂、嚴重酸堿平衡失調、重度中暑等各種危重病患者的救治;診療各種疾病及并發癥的防治,為各臨床科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為醫院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宣傳統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