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5日,央視《新聞聯播》深入報道了川渝兩地殘疾預防和康復工作的最新進展,其中,峨邊彝族自治縣中醫醫院的兒童康復科成為鏡頭關注的焦點。為什么這個兒童康復科成為央視關注的焦點,因為它是小涼山彝區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成果。峨邊中醫醫院如何成為人大代表票決的民生項目?人大代表票決項目如何監督落實?峨邊大健康事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路徑又是怎么的?且聽筆者細細道來。
“投”出來的中醫醫院
過去的峨邊中醫醫院,“擠”在縣城一個狹小、破舊的地方,科室不齊、人員不足、醫療水平落后,甚至不能獨立完成一臺手術。當地老百姓大病重病急病要到樂山市甚至省城成都就診。成本高不說,許多患者還得不到及時治療。群眾聽聲很高,搬遷擴容迫在眉睫。
為民生破局,通過醫療系統的民主評議,峨邊衛生健康局將中醫醫院作為重大醫療項目上報到縣人大常委會。2022年3月31日,峨邊彝族自治縣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人大代表票決,將中醫醫院整體遷建列為2022年8個重大民生實事票決項目之一。隨后峨邊人大全程跟進督辦落實,次年1月醫院實現整體搬遷。
就這樣,總投資6300萬元的峨邊中醫醫院整體遷建項目,就是人大代表“投”出來了。
一整套票決運行機制
圍繞大健康這一民生實事,峨邊探索推行人大代表“票決制”的制度建設,初步形成了“一套流程”運行、“兩個層面”征集、“一個辦法”票決、“一查一評”監督、“一個步調”推動的全新路徑。
一套流程:一套民生實事項目從征集、篩選、確定、票決、督辦、滿意度測評等的閉環程序,保證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群眾參與性。
兩個層面:從政府職能部門和各鄉鎮人大主席團分別收集選取群眾普遍關注、呼聲強烈的民生實事作為候選項目,保證了民生項目的民意性。
一個辦法:即制定了《民生實事項目票決辦法》,人代會期間,全體代表以無記名投票方式依法票決,保證了票決項目的法定性。
一查一評:縣人大常委會把票決民生實事項目列入年度監督的重要內容,實行季度、半年、年末督查跟蹤問效,并在次年人代會上對項目進行滿意度測評,相關測評結果掛網接受群眾監督。
一個步調:不僅縣級層面,兩年來,13個鄉(鎮)人代會票決民生實事106件,實現了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度化、常態化,全面覆蓋鄉鎮。
票決制的全面推進,峨邊將民生實事項目由過去政府自己定、自己干變為群眾提、代表決、政府辦、人大評,促進政府決策與群眾需求的精準對接和密切融合,構建了黨委政府與人民的“連心橋”,實現了從“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轉變。
大健康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路徑
峨邊中醫醫院順利遷建,讓“化學反應”連續發生。“我現在能夠自己坐著了,偶爾還能站起來,特別開心。”家住峨邊大堡鎮雙溪村6歲的沙瑪高翔說。
沙瑪高翔是峨邊中醫醫院兒童康復中心首批接受康復治療的患者。父母是殘疾人,他小時被發現全身肌肉張力低下,對于這個原本困難的家庭無疑雪上加霜。2023年初,峨邊殘疾兒童康復中心正式運行,這是小涼山地區首個殘疾兒童專業康復機構,讓無數個身處黑暗的家庭得以就近診療,看見光明。
自搬遷以來,康復中心累計接待成年人200人次,兒童30人次。新的中醫醫院床位從30張擴至150張,重點科室新增了17個,新聘用和引進人才30余人,完成了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的創建工作,中醫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人大代表“票決制”的外延與內涵也在不斷擴大。峨邊打造了樂山市“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中心”,推進“1個中心、3個基地、N個站點”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路徑。
1個中心,即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中心,依托中心在構建大健康事業產業中積極展現人大作為;3基地,即以峨邊衛生健康局、縣人民醫院、中醫醫院為3大實踐基地,N即將中心與基地的資源下沉至鄉鎮,并將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經驗復制于其他領域。
近年來,縣人大常委會對標對表建設22個代表之家,構建務實管用的“家+站+室+群眾”民意表達平臺,全縣889名各級人大表均“駐家進站”議事破難題,群眾“說事”有人聽,代表“議事”有地方,切身感受到民意有人代表、民生有人關注、民主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