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峨邊彝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針對全縣民族地區、盆周山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的現狀,積極履行職責,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強化人大代表全過程履職,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為引領,創新構建“平臺筑基+產業賦能+民生提質”三維履職體系,將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
搭建履職平臺強根基,夯實代表基礎促擔當
通過構建多層次、立體化代表履職平臺,推動人大代表扎根基層、問需于民,在鄉村振興主戰場上書寫履職答卷。
“過去提建議渠道少,現在鎮里有了‘代表之家’,還有‘代表聯絡小組’,我們和群眾溝通更高效了!”縣人大代表、沙坪鎮六豐村黨支部書記趙貴福感慨道。為破解代表履職“最后一公里”難題,按照代表履職平臺標準化建設要求,峨邊人大分片區建設“代表之家”23個,覆蓋全縣13個鄉鎮99個村(社區),全縣國省市縣鄉五級人大代表887人全部進“家”。“代表之家”成為代表學習培訓、接待選民、知政議政、服務群眾、述職評議的主陣地。依托平臺,各級人大代表積極履職盡責,緊扣“鄉村振興我出力”主題,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峨邊人大代表在行動”主題實踐活動,2024年走訪群眾4451人次、企業98家,為群眾辦實事3192件。
針對農業產業升級需求,自治縣人大常委會組建“鄉村振興代表專業小組”,吸納農技專家、產業帶頭人等代表,深入田間地頭,講農話說農事,生動形象地給干部群眾講解不同農作物管護各環節的時間節點、技術要領和注意事項,并印發操作流程手冊。同時,還免費將農藥、化肥送到部分困難群眾家中,為他們解決農業生產上的困難。
全程助推產業謀發展,聚力鄉村振興提質效
新場鄉糧蔬復合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是峨邊人大充分發揮代表作用助力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一是當好“參謀員”,民主決策定方向。2023年,峨邊人大確定“園區建設我出力”實踐主題,組織縣鄉兩級人大代表深入村組和農戶,拿著三張“家清單”收集村民意見和建議,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組織專業合作社進行標準化種植管理,并聯系收購單位實行“訂單農業”的建議。新場鄉黨委、政府結合代表建議,引導群眾確定以星星村為核心的糧蔬復合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以玉米—辣椒為主的“一年三熟”糧蔬復合種植模式,全鄉豐產期日產辣椒可達2萬余斤。同時,在人大代表的推進下,成立樂山市首家鄉鎮集體經濟組織——新場鄉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聯合總社及旗下公司營收545萬,五個村集體經濟增收7.96萬元,推動糧蔬基地成片化、規模化、集約化,形成核心市場競爭力。
二是當好“服務員”,民主管理增效益。新場鄉組織人大代表從種植和銷售兩個重點環節入手,當好科技“服務員”。人大代表幫助建立專家小院,深化與省農科院合作,加大“四新五良”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引進優良新品種,推行玉米—辣椒套種模式,實現“大春糧經雙豐收、小春種植作補充”,復種指數達到300%,畝均產值達到1.8萬元。鄉人大代表王君偉作為種植大戶,帶領村民增加糧蔬復合種植面積500畝,產值增加600余萬元。此外,人大代表主動爭取星耀食品加工廠等經濟組織和“來自星星的山貨”等電商平臺支持,采用“合作社+農戶+商超”合作方式,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突破300萬元。
三是當好“監督員”,民主監督保發展。新場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的重點崗位負責人均由鄉人大代表擔任,確保代表能對糧蔬復合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全過程監督。該鄉采取“聯合總社+公司+農業經理人+農戶”模式,建立全過程產業服務體系。前端聯合縣供銷社,中端依托本地致富帶頭人,后端與美菜網合作,提供“線上+線下”“批發+零售”銷售配送服務,每年簽訂糧蔬采購訂單3萬噸。
2023年,新場鄉被評為市級“鄉村振興示范鄉鎮”,星星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和“省級文化振興樣板村”。
農村代表主動作為,自治縣第十屆人大代表尼里亞丫來到毛產坪鎮獼猴桃基地開起直播,在農事服務中心,尼里亞丫穿上彝族服飾,坐在手機前,向粉絲們推銷毛坪獼猴桃;人大代表師玉美苦思冥想產業結構調整,2021年年初鳳凰村種植白茶230畝,今年3月份喜迎第一次采摘季。茶園里,她耐心細致地為村民講解茶葉采摘技巧。茶葉采摘后,又馬不停蹄加入了茶園育肥中。
聚焦群眾關切解民憂,精準建言獻策惠民生
人大代表圍繞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依法履職,充分發揮監督作用,通過開展集中視察、專題調研和執法檢查,不斷增強監督實效。通過建立代表履職激勵和約束機制,收集農業農村類建議意見117條,轉化為有效建議意見并辦結12 件,解決了解決灌溉用水困難、國有林區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特色高山果蔬產業基地等農業農村產業發展相關問題。
自治縣連續兩屆人大代表、新林鎮小學校長宋惠容,在調研走訪中關注到鄉村孩子上學乘車難問題,與其他代表聯名提出“在鄉村增設村級公交車”的建議,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辦理落實,如今每個村子都開通了公交車,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孩子上學;阿庫達枝等4名代表提出“關于提升林竹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議”,縣政府高度重視,縣交通運輸局、縣林業局積極組織項目落地建設,投資約7500萬元新建“楊河—新林”林竹基礎設施道路(產業中環線)項目年初開工建設,目前路面工程已基本貫通;歐其拾牛等4名代表提出“關于修建沙坪鎮雪村(5,6組)原紅旗村產業路的建議”,縣水務局爭取2800萬元中央資金實施龔嘴庫區和移民安置區自來水管網及道路提升工程,也已完成招標并進場施工,項目實施后將提升該區域飲水保障和通行能力。
在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中,峨邊人大通過搭建平臺、助力產業發展、聚焦鄉村民生實事回應群眾關切等多方面舉措,為全縣鄉村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走出了一條具有峨邊特色的人大助力農業農村發展之路,推動了峨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不斷向前邁進。隨著代表履職機制的不斷完善,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