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是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務實舉措,也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著力提高森林質量、發揮森林“四庫”功能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體行動。
雅安市雨城區是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地帶和長江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區,全區森林覆蓋率75%,森林蓄積691萬立方米,林地面積115.6萬畝,其中國有林地15.8萬畝,集體林地99.8萬畝。2015年6月,雨城區被列為全國12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單位之一,成為西南地區唯一試點區(縣);2020年7月,被列為73個國家森林經營試點單位之一;2023年2月,雨城區國有林場被列為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雨城區人大常委會做實“四篇文章”助力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促進全區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水平穩步提升,森林質量穩步優化,林地生產力穩步激活,林旅融合穩步加快,社會參與面穩步擴大,林農收入穩步增加。
做實“專題學習”文章。依托“人大講堂”“代表論壇”“云上課堂”等平臺載體,組織鄉村振興專業代表小組代表學習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階段性目標、工作流程、工作原則、工作內容、工作政策等。同時開展好代表小組活動,組織到眉山市洪雅縣學習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成功經驗,學懂弄通開展好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的方法、途徑。
做實“專題調研”文章。為找準雨城區開展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存在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由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廖鵬帶隊,組織部分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鄉村振興專業代表小組代表深入到周公山林場、洛皇寺林場、晏場鎮大里村和森林經營單位等地進行現場調研,聽取林業部門、林場、鎮村的工作匯報,收集林農的意見。調研組一行結合雨城實際,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向區政府提出了關于推進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的2個方面8條具體意見。
做實“專題聽審”文章。在區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專題聽取和審議了區政府關于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推進情況的報告,提出“以森林‘四庫’建設為引領,高質量推進試點工作,高水平呈現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加強森林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加快林竹加工園區建設,加強林產品加工和品牌創建工作;加強學習考察工作;加快組織實施和總結提煉,全面完成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任務”五個方面審議意見。
做實“專題詢問”文章。圍繞如何堅持以林長制為統領,深入開展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為主題,扎實開展專題詢問。以人大之“問”推動雨城區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高質量開展。在區人大常委會的“問”與“督”之下,區政府在全面做好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林蔬”“林藥”“林油”等“1+1+N”林業復合經營,提升林下空間的生態、經濟功能,釋放資源紅利,激發發展潛力,深化林長制建設成果。
在區人大常委會的監督關注之下,雨城區扎實推動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以模式林為示范,切實發揮公司、林業大戶的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周邊集體林主動參與到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促使全區森林經營模式由“低效經營”向“可持續經營”轉變、經營主體由“傳統造林人”向“現代營林人”轉變、經營保障由“傳統單一”向“系統多元”轉變。
實施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以來,全區針葉純林面積比例由40.9%降低到38.3%,闊葉林及混交林面積比例由59.1%增加到61.7%,珍貴樹種及大徑材森林培育比例由2015年的18.9%提升至26.5%,喬木林各齡組比例更加合理,公頃蓄積年均凈增率14.2%,林地生產力由2015年的每公頃79.1立方米,提升至每公頃124立方米。新培育林下蔬菜0.4萬畝,油茶1.3萬畝,黃柏、重樓、黃精等藥材1.1萬畝,筍用竹10萬畝,預計全面投產后可實現產值12億元。2022年實現森林旅游人數150萬人次,森林旅游綜合收入突破40億元。全區由原來的木材采伐經營為主逐步轉變為森林康養、旅游、體驗等結合的“森林資源+”經營理念,森林經營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持續放大,群眾改革獲得感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