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老,我們來看您了!”5月29日,民建成都市委會、成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邛崍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民建成都青羊區總支五支部、民建邛崍市支部、四川關愛抗戰老兵川軍團志愿者一行,走進四川邛崍市桑園鎮抗戰老兵凌承學的家,將黨和政府的關懷、社會各界的敬意化作沉甸甸的溫暖,送到老人身邊。
走進凌老家時,簡樸整潔的屋內,疊得棱角分明的被褥、擺放整齊的物件,無聲彰顯著這位老兵刻進骨子里的軍人作風。特別是那一大堆擺放在桌上的榮譽勛章泛射著耀眼的光芒,訴說著老人那段崢嶸歲月。盡管聽力衰退讓凌老難以暢快言語,但他始終專注的眼神、溫和安詳的笑容,讓現場所有人感受到歷經歲月沉淀的從容。在大家再三要求下,凌老輕輕摩挲著"中國人民抗日勝利70周年"紀念章,深情講述了他跌宕的一生。
1926年,凌承學出生于重慶永川。1943年,17歲的凌承學還是永川臨江鎮騎龍大院里的一名書生。當"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響起,他毫不猶豫放下書本,奔赴重慶中央訓練團。"那時候訓練苦啊,"凌老回憶道,"糙米里摻著沙石,啃得牙疼。但一想到能打鬼子,啥苦都能忍!"在訓練團,他從器材中士干起,一步步成長為少尉司書、中尉參謀。1944年,他考入四川合川黃埔軍校特別訓練班,"發揚黃埔精神,聯絡同學感情,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振興中華"的校訓,至今仍銘刻在他心間。
1949年12月30日,歷史的車輪行至關鍵節點。身為四川保安三團三營副營長的凌承學,在邛崍火井鎮振臂一呼,率部起義。"國家要統一,百姓要安寧!"回憶起當年的抉擇,老人渾濁的眼中迸發出熾熱的光芒。起義后,他成為12軍戰二師五團三營上尉副營長,繼續為新中國的和平穩定而戰。
"以前總在書里讀抗戰故事,"民建邛崍市支部會員吳天龍感慨,"今天握著凌老的手,才知道什么叫用生命寫就的歷史。"
堅持二十年情灑老戰士的四川關愛抗戰老兵川軍團團長、民建成都青羊區總支五支部主委王虹緊緊握住凌老的手,眼眶泛紅:"這些年走訪了這么多老兵,每一次聽他們的故事,都是一次精神洗禮。凌老您放心,只要我們在,就一定會常來看望您!"
“先輩們用生命鑄就了和平的基石,我們不僅要讓他們的晚年充滿溫暖,更要讓這份民族氣節薪火相傳,照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民建青羊區總支副主委郭濤的一句話道出所有人的心聲。
邛崍市副市長、民建邛崍市支部主委秦俊寧現場辦公:"凌老用青春和熱血守護了國家的昨天,我們必須守護好他的今天!"隨即,他叮囑相關部門為凌老的健康保障和生活便利開辟綠色通道,確保關懷服務落實到位。
慰問組將精心準備的慰問品、慰問金送到凌老手中,再三叮囑老人保重身體。凌老渾濁的眼睛里泛起微光,雖然無法用言語訴說,但這份跨越八十載的家國情懷,在靜默中完成了最深刻的傳遞。
臨別前,志愿者們一一和凌老握手道別。凌老顫巍巍地抬起右手,回了一個無比莊重的軍禮。這一刻,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戰士,與眼前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在時光的長河中重疊。
老兵不朽,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