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清平司法所聯合馬鞍社區在清平彝族鄉彝人部落聚居點舉辦“法治壩壩會”,直擊婚姻家庭糾紛與工傷維權兩大群眾關心的問題,把“法律大餐”送到群眾家門口。
一是“雙語普法”解民憂,“兩個幫助”筑防線。活動以人民調解和法律援助“兩個幫助”機制為核心,采用“彝漢雙語”精準普法,工作人員現場演示講解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申請流程、申請條件,并由彝族工作人員現場用彝語“翻譯”,講解如何通過平等協商促成矛盾化解,遭遇侵權如何申請法律援助等知識,并告知群眾公共法律服務電話,打通公共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
二是“以案釋法”明路徑,精準普法強意識。針對農村地區高發的糾紛類型,宣講團結合周邊典型案例展開深度剖析,以“彩禮”的性質和可以要求返還的情況、同居關系與婚姻關系在法律保護中的差別等為切入口,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以案例推演向群眾講解留存證據的關鍵作用和工傷認定的程序規則,用簡明易懂的語言將維權路徑告知群眾。
三是互動服務聚民心,“足不出戶”學法律。本次“壩壩會”吸引了40余名彝族群眾參與,發放“彝漢雙語”普法手冊100本,宣講團現場解答婚戀糾紛、工傷賠償等咨詢,把群眾需要的法律知識送到大家家門口,將“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深植彝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