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根基在人民,只有全體人民信仰法治、厲行法治,國家和社會生活才能依法而治,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才能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近年來,蒼溪縣堅持以人為本,以加強教育引導為主線,以推動實踐養成為重點,以強化文化熏陶為支撐,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養。
“三堅持”抓好教育宣傳引導,以法治之力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一)堅持“線上+線下”,豐富青少年文化生活,用心用情傳遞法治溫度。線上通過參與“中國普法”“全國青少年普法網”“憲法晨讀”等積極推送最新法律條文、通俗易懂的法治微視頻、典型案例分析等,師生通過提問、真實案例分析、評論區互動等方式,生動宣傳目前比較受青少年及家長關注的有關未成年人直播打賞、校園欺凌等方面的法律知識。線下組織基層司法行政工作者、法制副校長、法治輔導員、法律顧問通過深入開展“學憲法 講憲法”“開學第一課——送法進校園”“關愛明天、普法先行”等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零距離”將法律知識送到青少年身邊。
(二)堅持“常態+長效”,強化部門聯動協調,涵養熏陶紅色法治文化。常態化開展“一月一主題”法治宣傳活動,制定完善青少年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及相關工作制度,通過主題班會、模擬法庭、情景劇展演、知識競賽、應急演練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在法治實踐中提升法治素養。加強與教科、法院、檢察院、團縣委等單位溝通對接、信息共享,健全完善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機制,組織學生走進法治實踐教育基地和蒼溪紅軍渡、黃貓埡等紅色革命遺址遺跡,深入宣傳《廣元市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條例》,讓其接受紅色(傳統)法治文化熏陶。
(三)堅持“援助+扶助”,做好青少年教育幫扶,共幫共促助力身心成長。充分發揮法律援助作用,繼續為未成年人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選派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律師承辦未成年人援助案件,使符合法律規定的未成年受援人依法獲得了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有效維護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依托互幫共建機制,對服刑人員家庭困難未成年子女基本信息進行排查核實,組織開展幫扶送溫暖專項活動。加強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的關愛幫扶,成立“一對一”矯正小組,并根據對象生理、心理和健康成長特點,組織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幫扶工作。聚焦平安校園建設,成立校園欺凌治理委員會、校園周邊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家校共育”專門機構,有針對性地開展未成年人保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和防范校園欺凌等方面教育,全面推動《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實。
“三聚焦”提高依法辦事能力,以法治實踐養成公職人員法治自覺
(一)聚焦領導干部出庭應訴制度,推動解決“兩高一低”問題。聚焦行政訴訟中“告官不見官”等突出問題,以聯席會議、庭前溝通、司法建議等為抓手,提升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完善領導干部旁聽庭審等制度,通過線上組織觀看“中國庭審公開網”推薦的庭審案件和線下法院旁聽等方式,讓領導干部了解到案件審理、辯論的全過程,感受到司法審判的公正與權威。嚴格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常態通報被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糾錯,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等情況,向相關單位反饋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堅持一案一剖析、一單位一專題、一月一總結,發揮行政復議意見書、建議書的糾錯和善后功能,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行政爭議的發生,有力推動解決行政案件“兩高一低”(指上訴率高,申訴率高,當事人服判息訴率低)等問題
(二)聚焦行政執法人員法治培訓,切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始終將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年初將執法人員提升培訓納入縣委重點培訓項目,并將政治素質培訓作為培訓的首要任務。建立健全行政執法標準化制度化培訓機制,先后采取專題培訓、主題講座、現場教學、“集中授課+現場演練”等方式先后對《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縣級部門賦權鄉鎮行權事項等通用法律知識進行了培訓,確保在編在崗執法人員參訓率達到100%。著力提高行政執法案件辦理質量,各執法單位圍繞行政執法活動全過程,緊扣現場檢查、調查取證、應急處置、文書制作等重點環節,開展大學習大練兵大比武等崗位技能活動,執法案卷評查等活動。
(三)聚焦領導干部任前考法,循序漸進提升核心領導力。抓住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建立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開展領導干部任前考法和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組織12076名國家工作人員學法考法,推動以考促學、以考促用,提升干部法治素養、依法履職的能力和水平。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完善國家機關普法責任清單制度,落實“局長進大廳”“群眾接待日”“周三集中學”等制度,形成主要領導親自參與,主要力量主動下沉,構建法治宣傳、責任落實、社會評價的工作體系,逐步培育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領導隊伍。
“三深化”傳播法治最強音,以基層之治彰顯社會之治
(一)深化村(居)民“法治培育工程”,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全縣454個村(社區)實現“一村一社法律顧問”,建立了以“法律顧問+村(社區)干部+“法律明白人”+人民調解員+綜治網格員”的基層治理體系,以群眾法治需求為導向,實施精準普法,優化鄉村振興法律服務供給。在“法律明白人”選、培、用三個環節上持續發力,舉辦“法治龍門陣”活動,增強“法律明白人”的法律素養和法治實踐能力。依托村(社區)法律之家,發揮2370名“法律明白人”在矛盾調解、法治宣教、維護穩定作用。推行村(居)民積分制管理,成立鄉村治理協調員等“六員”,促進村民民主管理,公開評選五好文明星,利用集體經濟頒發物質獎品,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二)深化企(事)業人員“法治護航工程”,營造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
在全縣開展《廣元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立法調研,廣泛征求企(事)業單位經營管理人員意見建議20余條,在縣域26家規上企業常態化開展全域“法治體檢”,助力推動落實企(事)業單位經營管理人員及職工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組織44名律師43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走訪企業,深入開展“重點項目1+1專項法律服務行動”“法治護航三大行動”“百名律師進百企行動”等活動,發放法律服務卡2萬余張,“面對面”答疑解惑提供法律咨詢380余人次,進一步加強企(事)業單位經營管理人員學法用法工作,推動樹立誠信守法觀念,提升依法合規經營能力水平,提高企(事)業單位職工整體法治素養。
(三)深化外出(來)務工人員“法治維權工程”,積極維護外出(來)務工人員合法權益。
注重“滴灌式”精準普法宣傳,針對不同類型企業、不同階段實施的項目,積極開啟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務“上門式”服務宣傳模式。持續開展“春風送崗促就業?精準服務助發展”行動,通過舉辦招聘會、廣發短信、微信推送等為縣域企業和返鄉回鄉人員等重點群體搭建對接平臺,大力開展“對內留人、向外搶人”,全方位提供就業服務。組織重點用工企業參加蒼閬共享用工招聘會、“智匯天府”人才招聘活動,活動期間,先后組織100余名求職者到四川坤華晟智能服飾制造有限公司、通威綠色基材(廣元)有限公司參觀了園區環境和部分重點企業,面對面洽談入職面試,助力縣域重點企業招才引智。開發公益性崗位1460個用于安置就業困難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