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縣堅持黨建賦能、織密紅色網格,用“黨建鏈”撬動“治理鏈”,凝聚基層治理“源動力” ,推動網格治理由虛向實轉變,將綜治落到支部、治理沉到網格、服務送到農戶。
堅持“服務+治理”融合,“三事”問計聽民聲
堅持“綜治統攬、黨員示范,服務為先、合力共治”的工作思路,創新“干部走訪去問事、集中研究來議事、定期召集來評事”工作機制,實現在服務中治理、在治理中服務。定期問事,關注群眾“發愁事”。采取走訪“問事”和接待“問事”相結合的辦法,實行周排查制,社區干部、居民小組長、網格員深入到一線,了解群眾心聲,掌握社情民意,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及時梳理形成“需求清單”并逐一制定化解方案。今年來,圍繞矛盾糾紛調解、產業發展規劃、新風民俗培育等開展問事243次,形成需求清單314項。集體議事,匯集群眾“金點子”。搭建由“兩代表一委員”、黨政領導、網格員、群眾代表、企業代表、鄉賢代表為成員的“黨支部+村民說事”平臺,暢通群眾自主“說心聲”“吐怨氣”渠道,確保說出最急問題、最真想法。今年來,駟馬鎮當先社區圍繞碼頭改造升級、萬家花香提質增效、旅游公司規范管理等居民關注度高的難點堵點問題召集居民議事,匯聚群眾議事的“金點子”,化作解決問題“金鑰匙”。民主評事,促進群眾“心連心”。按照“支部引領、中心派單、網格接單、群眾評單”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壓實黨支部、綜治中心、網格員責任,通過黨員會、院壩會、居民會開展民主評議,推動一批操心事、煩心事、疑難事得到有效解決,確保意見建議辦結率100%、矛盾糾紛調解滿意率100%。
堅持“線上+線下”融合,“三線”發力解民憂
堅持“線上接訪,線下受理,分線辦理”的工作原則,統籌各方力量,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實現社區治理“全覆蓋”。線上受理,實現訴求信息掌上辦。社區綜治中心充分利用服務熱線、居民微信群等載體開通“線上”功能,群眾及游客通過掃描微信“二維碼”一鍵發送訴求,社區綜治中心通過平臺收集信息、研判風險、制定措施、分線辦理、督辦銷號,自“線上”功能開通以來,收集意見建議近30余條,辦結率達100%。線下排查,確保整治隱患無死角。將每個網格劃分為N個微網格,每個微網格配備一名常職干部和一名微網格員,實行包片包戶制度,做到“三必訪、四必清、五必到”將風險消滅在萌芽中,將矛盾化解在發生前。分線辦理,及時調處矛盾提實效。社區綜治中心坐班工作人員通過平臺收集、分流,統籌調度社區干部,實行“三包承諾”機制,即收到群眾反映“包及時回應”、對群眾問題“包持續跟進”、對群眾建議“包實效完成”,實現高效精準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堅持“共治+共享”融合,“三微”治理淳民風
堅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踐行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引導轄區每一個居民個體由“治理對象”向“治理主體”轉變。“微力量”守護平安。高標準建設社區警務室,規范建立“雪亮工程監控室”“法律咨詢室”“調解室”;配備辦公設施和警務裝備,制定警務室運行、領導接訪等機制。選聘一名政治素養好、工作能力強的常職干部任治保主任和專職警務助理,配合開展線索搜集、矛盾排化、安全監管等工作,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主動回應群眾關心的問題和求助事項,確保各類矛盾糾紛及時得到調處化解,社會治理事項快速辦理。“微積分”引領鄉風。推行“1+N”積分考核機制,堅持“積分內容群眾定、積分方式群眾議、積分結果群眾評、積分獎勵群眾享”,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決策程序制定積分辦法、獎勵辦法,將積分情況作為評選優秀黨員的重要參考,作為評選“最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好青年”的重要依據,以“分”量“德”、以“分”評“先”,村級黨組織凝聚力顯著增強,群眾內生力顯著迸發。“微組團”加強防控。把綜治中心實效化作為基層防控的重要手段,實施“雪亮工程”運用提升工程,重要路段和卡口全覆蓋布設監控點位,整合“慧眼”資源,實現轄區覆蓋率80%。整合網格員、鄉賢、義警、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社會力量,將退休法官、律師充實到社區調解組織擔任首席調解員,壯大村級調解隊伍。駟馬鎮當先社區實現了信訪零發生、電詐零發案、刑事零發案、安全零事故、矛盾零上交的“五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