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深入挖掘、整理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梳理非遺資源的分布、種類、特點和價值,共同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承發展,近日,民建成都簡陽市總支主委、市政協副主席蔡純午帶領民建成都簡陽市總支會員、政協委員代表開展“加強非遺保護,在弘揚傳統文化中助推清廉蓉城建設”調研。
調研組首先來到簡陽高架面食品有限公司,調研省級非遺項目“石橋掛面”的制作技藝,聽取公司負責人李忠兵關于石橋掛面的相關介紹,了解到石橋掛面在新市街道、平武鎮等地協調萬余畝耕地,種植高架面生產原料,帶動村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預計產值將突破千萬元,并與日本、加拿大、韓國部分商場超市達成合作意向,讓簡陽高架面走出國門、走向國際等相關情況。
隨后,調研組來到簡陽射洪壩街道蜀陽社區,調研成都市級非遺項目“張氏土陶”的制作技藝。傳承人張吉忠先生介紹到:土陶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制陶技藝,至今已有6000年的歷史,他本人也從事土陶工作已有50年之久,為宣傳推廣土陶技藝,多次親自參與公益教學,把張氏土陶手工制作技藝分享給市民群眾。
座談會上,大家聽取了市文廣體旅局關于簡陽非遺保護和傳承的相關情況介紹,系統了解到近年來簡陽市非遺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舉措。
調研組成員圍繞“加強非遺保護、助力清廉蓉城建設”積極建言獻策。民建成都簡陽市總支副主委鐘敏建議:要積極探索非遺與經濟的融合發展,強化非遺品牌創立,提高經濟效益,讓非遺“活下去”。為更好的宣傳推廣簡陽市非遺,會員毛強迪建議:要結合各項非遺特色設計更多的文創產品,通過文旅等形式推廣出去。
蔡純午提出四點要求,要系統搜集、整理簡陽市各類文化資源載體,繼續挖掘非遺項目,豐富簡陽本土非遺名錄庫;要持續豐富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相關活動,讓更多師生和社會群眾了解非遺、參與非遺;要強化部門聯動,整合資源,更多融入廉潔文化元素,打造非遺研學基地;要培育重點非遺項目,加快非遺產業化,更好促進非遺進商超、進市場。
簡陽市文廣體旅局、教育局、商務局等部門負責同志參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