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水東流繞錦城,星橋北掛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李白
位于錦城(成都別稱)西南的峨眉山,長久以來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神話般的勝跡而聞名于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麗,其山脈綿亙曲折、千巖萬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稱。
峨眉山市人民法院旅游環保法庭就設在這座仙山腳下,承擔著峨山街道、綏山鎮、黃灣鎮三個轄區12萬余百姓以及峨眉山景區每年上千萬中外游客的司法保障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自2021年3月以來,峨眉山市人民法院創新升級打造“云上金頂”綜合治理體系,在全省率先成立司法保障中心,構建“云布局、云治理、云修復、云普法”司法保障體系,以公正司法促推訴源治理、執源治理、信源治理,多層面展現新時代人民法庭的別樣“楓”景。
云上金頂賦能智慧調解 高效化解網絡直播帶貨糾紛
峨眉山旅游環保法庭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充分發揮“云上金頂”全流程在線調解的特色優勢,靈活運用多種調解手段,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
3月,峨眉山旅游環保法庭通過“云上金頂”司法保障中心“智慧調解”高效化解一起網絡直播帶貨糾紛。
原告峨眉山市某食品廠與被告某傳媒公司簽訂《帶貨合作協議》,約定由被告組織提供網絡平臺直播帶貨活動,被告委派藝人李某某為原告提供產品直播帶貨推廣,同時被告收取原告5萬元坑位費,并承諾未達到銷售額全額退款。原告支付坑位費5萬元,并進行了充足備貨,但被告未按約委托藝人進行直播活動,也未提供推廣活動。后經原、被告交涉,被告同意退還收取的全部費用,但實際僅退還1.5萬元,原告多次向被告催收未果,遂訴至法院。
因被告在外省,為免于當事人來回奔波,減輕群眾訴累,承辦法官借助“云上金頂”司法保障中心組織雙方線上調解,從事實入手,積極向雙方釋法明理。最終,雙方達成了一致的調解協議,被告當庭通過微信轉賬退還3000元,剩余款項分6期支付。
線上調解一小步,司法便民一大步。峨眉山旅游環保法庭不斷豐富拓展“云上金頂”品牌實踐,讓群眾體驗公正、高效、便捷、優質的司法服務。
車載法庭助力司法為民
巡回審判+就地調解,成功化解物權糾紛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峨眉山地域多涵蓋山區鄉鎮,司法職能的延伸廣度直接關系著群眾的司法體驗,做好“車載便民法庭”的小文章,背后是司法為民的大事業。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當事人訴訟,這就是車載巡回法庭設在人民群眾“家門口”的初心。
近日,峨眉山旅游環保法庭主動延伸審判職能,將“車載巡回法庭”開進社區成功調解一起涉家事物權糾紛,打通司法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原告楊某的母親申某某與被告王某原系夫妻關系,雙方于2015年協議離婚并分居。2018年,申某某與王某共同購買了位于峨眉山市的一套房屋,該房屋登記在申某某一人名下,王某與申某某共同居住在該套房屋中。后申某某病故,原告楊某通過繼承取得了案涉房屋的產權,遂要求王某搬離案涉房屋。王某以自己在購買房屋時出資為由不愿搬離,雙方因此多次發生矛盾沖突,楊某遂訴至法院。
為了避免矛盾糾紛激化,承辦法官對雙方當事人分別進行了疏導溝通,一方面從法理角度出發,詳細解說了《民法典》相關規定,一方面從人情切入,引導雙方換位思考。
最終在承辦法官的耐心細致調解下,雙方當事人自愿達成了調解協議。被告王某自愿騰退搬離案涉房屋,原告楊某在其搬離后七日內向王某支付購房款9萬元。
在法官的組織下,雙方對案涉房屋內的財產進行了清點。
峨眉山旅游環保法庭積極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做深做實能動履職,以“巡回審判+就地調解”工作模式,實現了個案就地開庭、庭后調解,實質性化解當事人矛盾糾紛,真正將能動履職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讓矛盾糾紛止于未發、化于萌芽,真正做到“案結”“事了”“人和”。
巡回法庭移動的是辦案地點,不變的是“如我在訴”的司法情懷。峨眉山旅游環保法庭始終秉承“走進一扇門,辦結所有事”的理念,創新人民法庭審判工作舉措,延伸司法職能,加強訴源治理,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工作,以高質量的司法服務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司法新需求、新期待。
司法聯動護航產業發展“法治問診”守護“峨眉山茶”區域品牌
“蜀之茶,則有東川之神泉獸目……嘉定之峨眉”。產業發展離不開好的營商環境,亦離不開法治護航,司法護航是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托。峨眉山市人民法院聚焦茶產業、茶環境和茶品牌,服務保障“峨眉山茶”產業集群發展,為服務建設“中國高山高端綠茶發展示范區”注入強勁司法動能。
圍繞服務保障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峨眉山茶”農村產業集群發展壯大,2023年出臺《產業服務巡回審判點工作辦法》,依托峨眉山旅游環保法庭設立巡回審判點2個,組建4支“法官+人民調解員+茶業協會領頭人”組成的普法解紛隊,聯動化解糾紛16件。
景區里問卷——
“您了解知識產權的概念嗎?”
“您購買到過假冒‘峨眉山茶’嗎?”
在流動人員密集的景點和商區,峨眉山旅游環保法庭法官圍繞知識產權相關法律內容,通過街頭問答、發放典型案例手冊等形式開展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群眾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和保護意識。
街巷里問需——
“有遇到過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嗎?”
“您知道銷售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商品有什么法律后果嗎?”
峨眉山旅游環保法庭與峨山派出所“庭所聯動”,到轄區街巷的“峨眉山茶”銷售店面走訪,圍繞專利、商標、版權、地理標志等關鍵點的法律保護,傾聽商戶和消費者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法治需求。
隨后法官們又來到大西南茶業交易市場,與商戶進行了面對面的宣傳、交流,針對性講解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基本知識,結合本地與群眾日常生活消費密切相關的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典型案例以案說法,進一步營造規范有序、誠信經營、公平交易的市場環境。
茶企里問難——
“遇到‘職業注冊人’是不是只能自認倒霉了?”
“高仿產品取名擦邊有沒有侵權的具體標準?”
峨眉山旅游環保法庭的法官們分別來到“竹葉青”“峨眉雪芽”兩家本地龍頭茶企,就企業提出的知識產權確權、馳名商標保護、信息網絡傳播侵權預防等難點問題,現場給予答復,引導企業規避共性法律風險,并將收集的問題建議記錄整理,進一步研判,持續動態為企業提供“司法畫像”,助推產業良性發展。
茶香清甜,離不開法治沃土的深厚滋養。峨眉山市人民法院始終堅持厚植法治沃土,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生態,發展壯大特色產業,以司法服務保障、促進產業振興,為“峨眉山茶”區域品牌知識產權保護貢獻法治智慧。
面對旅游市場逐漸復蘇的可喜形勢,峨眉山市人民法院將繼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深化“游”“購”“娛”“住”四大領域系統治理提供堅實司法保障,推動矛盾糾紛登記受理、分流交辦、調處化解、結案審核、監督回訪實現閉環管理打造天下名山的“治理”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