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儀隴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將黨的建設貫穿衛生健康工作全過程,創新實施“黨建+”工作模式,通過組建縣域醫共體、推動優質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等舉措,有效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問題,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黨建引領聚合力,構建醫療新格局
儀隴縣衛生健康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創新組建儀隴縣總醫院,構建“一院五區、一核兩極多點”的縣域醫療新格局。其中,馬鞍院區作為東部區域醫療中心,輻射周邊4個鄉鎮40余萬居民。
“我們通過醫衛人才聯盟機制,鼓勵黨員干部下沉基層。”縣衛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首批27名黨員干部主動請纓支援馬鞍院區建設,用實際行動踐行醫者初心,推動實現從“三難”到“三少”的轉變。
黨建業務深融合,提升服務硬實力
“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個戰斗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痹隈R鞍院區,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一年來成功推廣43項新技術新項目。
心血管專家趙靜醫師已完成30例介入手術;廖蘋君副主任醫師推動外科手術量增長190%;唐明群醫師大力推廣中醫康復技術。2024年,該院區實現"兩增一高一降”:三級手術增長34%,急診服務增長11.15%,縣內轉診提高38.5%,縣外轉診下降60%。
黨建服務雙提升,優化就醫新體驗
儀隴縣持續強化醫療“硬支撐”,新購置四維彩超等先進設備,調劑DSA等緊缺設備。同時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實現預約掛號、在線繳費等智慧功能。
在人才培養方面,采取“置換式”培育模式,新引進專業人才40余人,選派骨干進修學習。通過“傳幫帶”機制,累計派出專家100余人次下沉指導??h衛健局表示,將持續用好“三池”機制,讓群眾就近享受優質服務。
如今,儀隴縣“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康復回社區”的分級診療格局已初步形成,群眾就醫獲得感顯著提升,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了基層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