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宜賓三江兩岸流光溢彩的“法治”燈光秀,鱗次櫛比的建筑上滾動著一條條法治宣傳標語。這一幕幕光影交織的畫面,在扮靚城市夜空的同時,也讓法治精神走進千家萬戶。
自“八五”普法以來,宜賓市不斷創新和發展工作品牌,圍繞中心大局,堅持守正創新,夯實普法依法治理根基,提高普法針對性實效性,增強普法工作質效,大力推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落地落實,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宜賓實踐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2021年以來,宜賓市司法局先后獲評全國“八五”普法中期表現突出的單位,2個部門、3名個人被表彰為全國“八五”普法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網格員羅藝獲全省最美“法律明白人”提名獎,普法工作人員彭永貴獲評2024年“四川十大法治人物”提名獎……
謀篇定局,編制普法“路線圖”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精神宛如一顆富有生命力的種子孕育、開花、結果,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深入人心,普法悄然改變著每一個宜賓市民的生活,良好的法治環境成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市域社會治理創新的基礎。
自“八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宜賓市堅持把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法治觀念、推動法治實踐作為法治宣傳教育的主要任務,以法治宣傳“小切口”夯實法治建設“大基石”,以法治之手,守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川省第四屆民法典“三個一百”主題集中宣講活動在宜賓舉行
2021年以來,創新建立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3個,創建法治文化公園、廣場(長廊)83個、法治教育基地43個,其中9個被命名為省級法治教育基地;創新打造推出了普法宣傳形象大使“宜小法”等特色普法品牌,宜賓憲法主題公園、“宜小法”普法IP分別榮獲首屆“四川十大特色法治陣地”“四川十大重點培育法治IP”稱號。
統籌推進,錨定靶心“定航向”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宜賓市把“八五”普法工作列入法治宜賓、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實施方案和法治建設、平安建設考核內容。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認真貫徹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堅持把法治宣傳工作與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
2021年,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八五”普法決議,市委、市政府轉發《市委宣傳部、市司法局關于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將普法工作納入依法治市、縣(區),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等工作考核范圍,全面構建“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協支持、政府實施、全社會參與”,市、縣(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動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普法宣傳進校園
精準普法零距離。依托“法律十二進”活動,將“法治之聲”送進企業、校園、機關等。積極開展“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傳月、“12·4”憲法宣傳日等各類集中主題宣傳活動4500場次,發放法治宣傳資料45萬余份,受教育群眾達35萬余人次,在全市營造了濃厚的法治氛圍。
專項普法潤民心。結合每年重要時間節點,圍繞12個宣傳主題,依托“法律十二進”活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題”活動載體,通過開設“法潤三江普法課堂”,采取互動問答、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分領域開展“法潤三江大講堂”,為廣大群眾、勞動者、機關干部等進行普法宣傳,提供法律服務。
以案釋法解民憂。全面落實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發揮典型案例示范作用,圍繞事實、證據、程序和法律適用等問題,廣泛開展以案說法、以案釋法等活動。截至2025年度,全市共開展線上線下以案釋法活動1500余場次。
同時,通過成立宜賓市“八五”普法講師團、“法律明白人”講師團,邀請宜賓學院、四川輕化工大學宜賓校區等在宜高校優秀法學專家教授加入講師團,打造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法學智庫隊伍,為法治宜賓建設提供人才保障。2021年以來,講師團共開展各類法治講座2000余場次。
精耕細作,筑牢普法“責任田”
緊盯“關鍵群體”。創新開展“以案普法”“模擬法庭”“開學法治第一課”“法治第二課堂”等體驗式、互動式法治宣傳教育。組織法治副校長開展“法潤童心·點亮生活”主題活動,寓教于樂向青少年宣傳民法典常識。同時,以開展“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為契機,積極推出“我和村小有個約定”專題普法課堂、“高州好爸媽”普法課堂以及“123”工作機制等特色亮點工作舉措,建立19個青少年法治素養觀測點,開設“彭永貴普法工作室”“高州好爸媽”等沉浸式普法課堂,制作“青少年法治素養‘以案說法’讀本”,制作“青少年普法歌謠”宣傳折頁等,讓一顆顆法治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2021年至今,全市組織法治副校長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1287場次,參與師生79.2萬余人次。
△珙縣開展法治副校長送法進校園活動
緊盯“企業經營人員”。編印日常生產生活《典型案例匯編》,開展“護航民企”“送典進企業”“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巡回宣講等全方位、多層次的法治宣傳和法律咨詢服務,廣泛宣傳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民法典知識,指導幫助企業依法依規用工,提高企業依法經營、合規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勞動者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助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積極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緊盯“法治基石”。在全市開展“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為普法宣傳、人民調解等工作注入法治動能。制定出臺“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實施方案,深入推行“1+N”工程,推動法律顧問和“法律明白人”協作。目前,全市共有12868名“法律明白人”,已實現每個村(社區)有5個“法律明白人”。
延伸觸角,創新打造特色法治陣地
以文化涵養法治,以法治浸潤人心。2021年以來,宜賓市持續創新載體,打造品牌,堅持法治文化與法治實踐相結合,豐富普法途徑,突出主題普法、開展實時普法、開啟浸潤普法,不斷提升法治宣傳教育針對性、實效性。
為了讓普法宣傳更喜聞樂見,宜賓市積極將法治文化融入地方民俗,與地方特色相結合,讓法治宣傳更接地氣。翠屏區不斷拓展法治文化陣地,建立憲法主題公園;敘州區融入貼近民生、深入民心、符合民俗的法治文化元素,打造“農耕文化”法治教育基地;江安縣帝壹園C區打造法治文化建設陣地、筠連縣打造光影法治文化廣場、屏山縣新市鎮創新建立法治公園……
△學生們參觀宜賓市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目前,全市共建法治文化公園、廣場(長廊)83個、法治教育基地43個,其中9個被命名為省級法治教育基地。與此同時,通過建立“馬背宣傳隊”“摩托車騎行宣傳隊”,成立以名字命名的“彭永貴普法工作室”深入開展“我和村小有個約定”普法宣傳活動,開通“法治智軌”“法治公交”“法治龍珠”“288法治樓宇”,點亮宜賓“法治夜景”等普法品牌,助推法治宣傳深入千家萬戶。
△屏山縣“馬背宣傳隊”在夏溪鄉紅光村彝族群眾聚居點開展普法宣傳
除此以外,通過成功推出“宜小法”普法IP獲得首屆“四川十大重點培育法治IP”,打造的宜賓憲法主題公園獲得首屆“四川十大特色法治陣地”,推進全市普法工作亮點紛呈。
如今,在宜賓的街頭巷尾、單位校園,能看到“宜小法”普法IP的身影,這是宜賓市以獬豸為原型設計的普法形象代言人。無論是法治文創品的推出,還是主題微信表情包的上線,“宜小法”普法IP融入人民群眾學習生活,搭建起一座與群眾緊密相連的“法治連心橋”。
一花獨放不是春。宜賓市不僅在普法動漫IP上著力,也在特色法治文化陣地上用心。宜賓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元素推動法治文化陣地建設“一地一品”,形成一批亮點鮮明的普法品牌。
奉法者強,明法者進。踏上新征程,我市將以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為落腳點,堅持普法與法治實踐相結合、系統普法與社會普法并重,不斷挖掘普法內涵、創新普法形式,持續向人民群眾傳遞法律的力量和溫度,讓法治的種子在宜賓三江兩岸孕育、開花、結果,為推動宜賓高質量發展凝聚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