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瀘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波一行走進納溪區檢察院打漁山基層治理檢察工作站,對多元矛盾化解,服務基層治理工作進行實地調研。市檢察院副檢察長羅蓮、納溪區委書記徐利、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詹忠平、區政法委書記李慶、區檢察院檢察長朱亞梅陪同。
調研中,王波副主任一行對檢察服務展示區、涉檢訴求多元化解決平臺、調解維權平臺、法律講堂等功能區進行了全面了解。通過查閱檢察服務資料、聽取講解、觀看視頻介紹等形式,詳細了解了納溪區檢察院在參與社區基層治理、提供法治服務、化解基層矛盾等方面的工作情況。
走進打漁山基層治理檢察工作站
納溪區檢察院以發展傳承“楓橋經驗”為指引,以數字化為支撐,多元化解對接“三字經”,努力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在“近”字上謀篇布局,始終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延伸。先后推行以派駐檢察室、“流動檢察室(車)”“檢村通”遠程視頻系統、特色工作站為載體的“定點+巡回”模式,積極打造“百姓家門口的調解室”。在“調”字上卒章顯志,始終圍繞實現定分止爭發力。關注未成年人、老年人、婦女、刑事被害人等重點群體,建立救助幫扶工作機制,通過多種形式化解當事雙方對立情緒,實現案結事了。在“新”字上承上啟下,始終圍繞數字化調解探索創新。“線下”建成集控告申訴、案管管理、12309檢察服務電話、法律咨詢等于一體的12309檢察服務中心,努力為基層群眾提供一站式“線下”服務。開通“線上”平臺。已建成檢察門戶網站、兩微一端、案件信息公開系統,最大限地便捷群眾,強化法治宣傳。
調研中,王波副主任對納溪區檢察院在基層治理中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一是工作思路清晰。基層治理檢察工作站建設因地制宜定位準,將轄區的具體民情融入工作站的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中,有特色、有內涵。二是服務意識好。在參與基層治理中,積極探索,創新推動“定點+巡回”檢察模式,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主動化解矛盾糾紛,在基層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創新意識強。在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中,科技運用程度高。如涉檢訴求多元化解決平臺的運用,將網絡運用到檢察服務民生工作中,遠程接訪,連接多方視頻通話,隨時隨地參與基層矛盾糾紛化解,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解決自己的問題,真正做到了方便群眾,服務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