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科院華西亞高山植物園張超和王飛、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朱大海、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馬文寶等專家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會東縣進行“會東杜鵑”科考時,在會東杜鵑調查發現的區域,同時發現了許多桃葉杜鵑(Rhododendron annae)的自然分布,查閱相關資料及標本記錄,目前桃葉杜鵑在這一區域尚屬首次發現,是桃葉杜鵑在四川省的自然新分布。
桃葉杜鵑,屬常綠灌木,高約1.5-2米;幼枝粗壯,微被柔毛或無毛,有稀疏腺體;老枝灰白色,常有層狀剝落。葉革質,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0厘米,寬2-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下凹成溝紋,在下面顯著隆起,側脈12-16對,在上面微下陷,在下面微隆起;葉柄長約1厘米,在上面平坦,中央有淺溝,下面圓柱狀,無毛。總狀傘形花序,有花6-10朵,總軸長1.5-2厘米,常光滑無毛;花梗長1-2厘米,被有柄腺體;花萼小,長僅1-2毫米,波狀5裂,裂片外面及邊緣具有柄腺體;花冠寬鐘狀或杯狀,寬闊,長2-3厘米,白色或淡紫紅色,筒部有紫紅色斑點,5深裂(深至花冠的中部以下),裂片圓形,長約1.5厘米,寬1.7厘米,頂端微凹缺;雄蕊10,長1.5-2厘米,不等長,花絲細瘦,無毛,花藥卵圓形,長約2毫米;雌蕊與花冠近等長;子房圓柱狀錐形,長約4毫米,密被腺體,花柱長約2厘米,通體有腺體,柱頭微膨大。蒴果圓柱狀,長1.5-2.5厘米,直徑8-12毫米,有腺體。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產貴州西部、云南東北部。生于海拔1 250-1 710米的常綠闊葉林或灌木叢中。模式標本采自貴陽附近(六沖關)。
此次調查發現,桃葉杜鵑在這一區域的分布海拔在2800-3100米,這也大大拓寬了桃葉杜鵑在野外分布海拔范圍,再次說明會東縣杜鵑花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彭家興 王飛 馬文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