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益鎮位于百里產業環線的核心區,是井研縣省級晚熟柑橘現代農業園區的發源地。按照“鄉村振興推進到哪里,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就跟進到哪里”的思路,在全鎮7個村,1個社區完善了村級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的建設。
“百里產業環線”是井研縣重點掛圖作戰項目之一,通過“四好農村路”融合30萬畝柑橘產業發展,重點發展柑橘、生豬、糧油、水產特色優勢產業。環線在集益鎮內建有柑橘標準化科技示范園、柑橘苗木繁育場、國家級核心育種場、物聯網示范基地、種養循環園、漁業主題公園等,形成“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
訴源治理顯實效
2020年4月,湯某在井研縣百里產業環線內某家庭農場提供勞務時受傷,因與農場負責人協商賠償事宜未果,湯某到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咨詢,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立即與業主聯系,業主同意調解。司法所聯系研城法院,對這起糾紛進行聯調。糾紛受理后,司法助理員和法官進行了分析研判,認為本糾紛雙方雖存在較大誤解但仍有調解成功的可能性,產業服務巡回法庭和遂司法所工作人員多次深入農場組織雙方進行巡回調解。最終雙方對賠償金額達成一致調解意見,農場負責人當場將賠償款支付給湯某。
調解結束后,人民調解員和法官還就勞動關系、勞務關系的相關法律知識,向在場群眾進行普法宣講,并發放宣傳手冊。農場負責人與在場群眾均表示,今后會認真經營好雙方關系,共同攜手經營發展好果園。
建立風險預判機制
產業環線內的企業多為小微企業,基本沒有聘請專業的法律顧問。司法所工作人員不定期下沉村“巡診”,走訪調研在“大園區+小農場+入股農戶”抱團發展經營過程中及分包、轉租、轉賣、返租倒包整體流轉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點,發現部分企業存在土地流轉合同和合作協議不規范、雇傭人員無保險等現象,涉訴風險較大。近年來,司法所走訪農場、企業等40余次,針對企業管理結構、融資、勞動用工、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治理等方面內容排查出矛盾糾紛隱患10余起。
建立精準服務機制
為更好地為基層群眾提供及時精準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制定《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工作制度》《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工作人員職責》等制度,明確組織機構、工作職責等內容。所轄8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開展“法律咨詢、人民調解、法治宣傳”等方式處理涉百里產業的矛盾糾紛糾紛。堅持“先普法,后調解”原則,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法律顧問、人民法庭、派出所等建立特色司法聯席會議機制,充分凝聚聯調合力,多元化處理產業環線內矛盾糾紛,將大量糾紛化解在基層,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矛盾不上交。近三年來涉百里產業矛盾糾紛數量呈明顯下降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