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嚴重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四類重大慢性病之一。數據顯示,我國呼吸慢病患者總數已超過3億,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控形勢嚴峻,特別是新冠疫情的爆發,對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為推進內江市全市基層醫療機構呼吸疾病規范化防診治體系與能力建設,提升區域內基層呼吸系統疾病的防診質量,市第一人民醫院作為全市“基層醫療機構呼吸疾病規范化診治體系與能力建設”項目的牽頭單位,由省級重點專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具體項目推進,通過建立專家組、資源整合、開展培訓、現場督導、網絡答疑等方式推動項目建設落地落細落實。
強實力 整合項目資源
為確保高質量推進內江市“基層醫療機構呼吸疾病規范化診治體系與能力建設”項目實施,將全市二、三級醫療機構PCCM規范化建設項目、基層醫療機構呼吸疾病規范化診治體系與能力建設項目及基層呼吸系統疾病早期篩查干預能力提升項目進行整合,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實現三個項目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同考核,讓有限的資源實現了項目建設“提質”最大化。此外,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參加省醫師協會開展的項目會議,接受專業技術指導約200人次;在市衛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各縣(市)、區衛健局全力配合專家組的督導工作,為順利開展項目建設督導奠定了堅實基礎。
抓培訓 提升基層能力
基層醫療機構面向最廣大的呼吸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承擔著區域內常見呼吸疾病的首診、篩查、治療和轉診任務,而基層醫療機構呼吸疾病診療服務能力卻尤其薄弱。項目專家組利用休息日、節假日,通過開展培訓的方式,先后前往內江市100余家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項目申報、肺功能檢查技術、霧化吸入治療技術、慢病管理、常用藥品、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4輪次的培訓;積極組織線上培訓,通過授課和網絡答疑的方式,讓基層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掌握項目建設標準及流程,學習更先進、更科學的呼吸慢病管理模式。自今年3月6日召開“內江市基層呼吸規建啟動會”以來,先后開展視頻培訓 2次,現場集中培訓20余次,組織參加國家網絡培訓200余人次,專家組成員隨時進行網絡答疑。
提標準 倒逼問題整改
為使全市區域內所有基層醫療機構呼吸疾病診療服務能力得到均衡提升,項目專家組將建設標準和申報覆蓋率均實現了自我加碼、主動提升,申報覆蓋率由項目要求的70%提升為100%全覆蓋,即全市所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完成項目申報。為保證項目建設的質量,專家組堅持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采用定期與不定期的方式進行督導,就項目推進中存在的疑問進行答疑,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建立問題臺賬,制定整改期限。同時,不斷加大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的“回訪”力度,真正做到督導問題項項有整改、件件有落實。迄今,專家組先后深入基層醫療機構現場督導100余次,發現問題數十項,項項整改落實。
通過項目專家組的不懈努力,內江市“基層醫療機構呼吸疾病規范化診治體系與能力建設”項目取得了可喜成績。據項目專家組組長、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李主任介紹,截止今年9月28日,國家基層呼吸疾病防治聯盟公布了2021年度第一、二、三批基層呼吸規建項目評定結果,內江市獲優秀單位13家(全國89家,全省17家),達標單位34家(全國230家,全省38家),排名全省第一。(陳 娟 李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