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空氣變清新,再也嗅不到臭氣了。”近日,眉山市東坡區通惠街道小石堰社區3居民組,目睹著近期房后改造完工的新水溝,三周旅館老板周學庭面露喜色地伸出大拇指,“感謝區財政局聯系包保社區,為我們居民辦成了這件好事”。
小石堰社區黨委書記胡建兵介紹,地處城區通惠街的三周旅館,房背墻壁與居民房墻壁之間,有一條約50米長的狹窄小溝道,由于所處的位置非常偏僻,多年未進行過清理整治。因此,露天黑臭污水溢滿溝里。尤其是進入夏熱天氣,老遠就嗅到刺鼻臭味,讓當地住戶們苦不堪言。但由于共同使用排放的原因,住戶中又沒人來承頭清理,以致“遺臭”至今。前不久,在助推街長制工作落實的過程中,區財政局包保人員與街道和社區干部一道,深入該小區了解到這一情況,很快利用為民辦實事專項資金,組織對該段水溝進行徹底清淤,實施“三面光”硬化,除在溝內新鋪設排污管道,促使雨污排放完全分離,并且用預制板搭蓋溝面,還在附近新建了化糞池,終于讓臭水溝變成好景致。這是該區財政局在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聯系包保單位通惠街小石堰社區,傾力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題的一個縮影。
據介紹,小石堰社區地處中心城區,轄8個居民組113個小區,常住居民3000余戶8700多人,環境狀況和民生問題始終是城市社會治理工作的重點難點。自今年全面推行街長負責制工作以來,東坡區財政局包保的網格由去年的5個擴大到10個,面對包保工作任務加重的壓力,該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積極投身“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平臺,通過社區網格走訪了解民情民意,從居民急難愁盼的“小事情”入手,努力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在為民辦實事解難題上。
社區城中村一段200米的電線老化,成為住宅區安全用電的一大隱患。根據居民反映和訴求,該局包保干部同社區“兩委”邀請電力部門一道,經過現場查看和經費估算,從各方面投入資金15000元,實施老化線路改造,很快還了住戶一個“安全”。徐州東路糧食儲備庫小區中間,原有一畝左右的公共荒地,近年被一些住戶各自占用,開墾亂種,使活動場地受限,居民很有意見。對此,區財政局一方面協助社區做好工作,一方面從資金投入上大力支持,清除場地亂占亂種,全面進行硬化美化,為居民健身活動創造了一個優美環境。該社區杭州南路22號、密州東街33號、一環西路441號,共約40米的小區通道口,由于年久失修,路面破損,既影響群眾出行,又與文明城市不相稱。區財政一舉支持社區投入2萬元,打通了三處通道口硬化最后“一公里”。
一件件 揪心“小事”難事,真正辦到了群眾心坎。據統計,自開展今年黨史學習教育以來,該區財政局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先后共為該社區居民辦成揪心事、犯難事20余件。同時,對所包保社區10個網格的環境衛生工作也持之以恒。小石堰社區干部群眾點贊:“財政局干部用心用情真包保,確實是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圖一為三周旅館老板周學庭點贊新修好的排污溝;圖二為徐州東路糧食儲備庫小區改造后的美景)
(陶廣漢 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