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市鎮黃桷村2021年宅基地審批結果公示里的原宅基地處理情況缺失,請立即督促補齊相關數據后重新公示。”近日,龍馬潭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網絡政務與電教中心干部在村(居)務云公開平臺上開展例行“網上巡查”時,對胡市鎮黃桷村今年的宅基地審批結果公示提出了異議,并通過電話立即督辦胡市鎮相關部門立行立改。
“村(居)務云公開實現了村級權力制約由線下到線上的轉變,區級主責部門能夠更加快捷方便地‘網上巡查’,一鍵巡查一鍵交辦,大量減輕了人力資源和時間成本。”龍馬潭區紀委監委網絡政務與電教中心負責人余騰飛介紹。
這僅僅是龍馬潭區系統推進村權監督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龍馬潭區紀委監委聚焦村級“小微權力”,推動主責部門同向發力,通過村權監督措施的不斷具體化精準化,織密織牢基層監督制約“防護網”,推動基層治理實效普惠群眾。
監督什么?確定6個版塊67項監督事項
今年10月,龍馬潭區紀委監委向各街鎮和區級部門下發了《關于近期村(居)務公開工作督查情況的通報》,通報中對小市街道上大街社區自來水戶表改造項目調整申報表里的調整原因缺失、金龍鎮塘坡村公開的獨生子女父母獎勵金模糊不清等多個問題點名通報并提出了整改要求。
通報的依據就是《瀘州市龍馬潭區村級權力監督制約工作指引》(以下簡稱工作指引)。《工作指引》中,村級權力制約體系圖、村(居)務監督管理工作指南、村級權力事項清單對村(居)權力事項作了梳理歸類。通報文件中,公開事項未按目錄分類、公開事項未進行清理、公開模板要素不齊等“問題表現”均根據相關文件歸納確定。
《工作指引》確定了村(居)務決策和公開情況、村級財產管理情況、監督工程項目建設情況、惠農惠民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精神文明建設情況、其他應當監督的事項等6個版塊的內容,細化了包括村級重大事項“四議兩公開”決策、財務審批監管等67項監督事項。
村(居)務公開無疑是村權監督的的重頭戲。區紀委監委督促協同區民政局牽頭制定《龍馬潭區村(居)務公開指導目錄(試行)》,明確了80歲以上高齡補貼政策落實情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情況等52項具體公開事項,要求區民政、農業農村、社保等主責部門根據相關文件加強監管,同時區紀委監委也會不定期組織督查并通報。
此外,龍馬潭區還通過建設村(居)務公開云平臺,實行“線上線下”同步公開,電腦、手機同步查詢,全區實現村(居)務“云公開”“云監督”,實現以“數治”“智治”手段推動“一肩挑”后的村權監督制約。
怎樣監督?“15+”措施為權力安上“防火墻”
“你們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人數怎么與公示人數不符,我要給你記一筆哦。”11月3日,雙加鎮第三片區監督組在鎮紀委的帶領下,來到第一片區雙加社區開展交叉檢查。
今年以來,雙加鎮紀委以提級交叉監督的方式開展村(社區)“四議兩公開”及其他村權事項開展交叉監督檢查,緊盯全鎮鎮村社區重大事項決策流程、村務、財務、黨務等,監督發現問題19個,均跟蹤督查相關村(社區)整改完成。
小市街道新設立106個廉情信息點,每個廉情信息員擔負起社情民意的“傳聲筒”。收集到問題之后,重點問題建立廉情信息清單,督促社區協調解決,疑難問題由街道紀工委建立廉情信息重難題臺賬,并及時提交廉情協調會會商解決。
今年以來,龍馬潭區制定村級權力監督制約15條措施,厘定“一流程三清單”,編制“兩指南兩手冊”。同時,針對干部隊伍建設、“三重一大”事項決策、群眾訴求解決、聯村幫帶等再梳理再完善相關制度規定19項,進一步明晰村級權力的監督措施。
此外,龍馬潭區還鼓勵街鎮在《工作指引》指導下,根據實際情況新增相關措施,做到村權監督的個性化。如胡市鎮新增了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激勵機制、村(社區)檔案管理制度(試行)、村(社區)印章管理制度(試行)三個制度。
如何發力?“職能、平行、聯動”形成監督合力
“為社區集體公司服務,我們就應該打開思路、提出更科學的管理辦法,這樣才能把工作做細做實。”11月5日,魚塘街道民權社區集體資產公司出納剛收集匯總完10月集體公司支出票據,就立即送達財務手中。這樣高效的財務處理方式,得益于魚塘街道建立的村(社區)集體經濟監管機制。
該機制重點明確對村(社區)集體資產公司開展年度審計、加強財務管理等措施,也對集體公司管理人員考核補助進行規范,監管機制健全了,集體公司管理人員干勁更足了、工作成效也更實了。
資源富集村的村權怎么樣監督?安寧街道紀工委圍繞資源富集村——陽高村進行了積極探索,圍繞該村集體資產收益、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建設、鄉村振興產業項目等方面進行提級監督,重點事項還報區紀委監委進行再提級監督,及時發現并督促整改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通過提級監督等一系列措施對村級“小微權力”的監督制約,陽高村“兩委”用權更慎作風更實,并積極帶領村民奔康致富。截至目前,該村新推路基、硬化公路4公里,整治山坪塘5口,主要路段安裝太陽能路燈56盞,組建8支文娛隊,用村集體土地入股公墓并讓每名村民每年享受分紅2000余元。
再具體的措施也需要聯動發力,監督才能發揮最大的效能。該區探索村權監督一體化運營體系,系統推進監督工作,建立“職能監督、平行監督、聯動監督”的協同監督機制。該機制明確了區級主責部門、街鎮、各級紀檢監察機構的職能職責并要求協同發力,同時依托大數據平臺錄入全區所有項目的民生數據,通過交叉比對、動態更新、自動預警等網絡篩查預警措施,以問題導倒逼“小微權力”規范使用。
“經過兩年的探索總結,我們基本形成了‘1122’基層權力監督制約體系,提出了規范村級權力運行流程、深化‘一諾一議一考核’、常態化運用‘走基層、訪民生、改作風’群眾訴求解決機制等15項措施。”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孟從帥說,這個體系是可以動態優化的,我們鼓勵街鎮在此框架下,補充完善形成適合本地村(社區)的制度機制,讓監督更接地氣更有效能,把“籬笆”扎得更緊。
(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紀委監委 曾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