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追尋瀘州的紅色種子

        來源:瀘州市龍馬潭區人民檢察院 作者:吳雪梅 發布時間:2022-07-26 10:50:36

        在今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瀘州市龍馬潭區人民檢察院全體青年干警來到瀘州職業技術學院瞻仰一尊塑像,并參觀了他們的校史館。我有幸是其中的一員,這一次參觀回答了心中許多答案。

        作為土生土長的瀘州人,在我從小的印記里,原來的瀘州師范學校里有一尊塑像。據說那尊塑像對瀘州師范影響很大,而瀘州師范學子遍布川南,其中不乏我的親人、我的老師。他們多是出生農村貧困家庭,然而他們卻有著為國、為天下的大格局和胸懷,有著孜孜不倦地求學精神,有著源源不斷地奮斗向上的力量。我一直很納悶,他們只不過在中國西南邊的一個小城市里讀過幾年書,為什么和一般人完全不一樣。

        我深受著他們的影響,初中時便立下志向,要通過讀書改變命運,讓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義。記得我初中時有一次的演講題目是《我的理想》,我以爸爸喝了酒被人從石梯上掀下去,相關部門都有人來處理,卻沒人講句公道話為例,立志自己要做一個能讓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義的人。

        時光飛逝,我努力讀書,考上大學,畢業回到家鄉后輾轉幾個單位,最后終于隨了心考取了檢察機關。“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當我看到同事們把這句話印在心間,用行動在踐行著這句話時,我笑了,這不就是我當年的理想嗎!我實現了,盡管作為司法行政人員我沒有直接參與辦案,但我和檢察官們的心,和黨的方向、人民的期待是一致的。

        在我影影綽綽少年的記憶里,對我有重要影響的親人、老師們所擁有的那份格局和胸懷,那種精神和力量與那尊塑像有著強烈的關系。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原來的瀘州師范作為一所中級師范學校已經不見了蹤影,關于那尊塑像的話題也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去年建黨100周年的時候,作為已經有16年黨齡的我也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去找尋最初的紅色種子。

        追尋著,追尋著,無論是黨史學習心得還是讀書交流活動以及今年的五四青年節活動都于這個主題有關。這個曾經在瀘州播撒過紅色種子的人叫惲代英,原來瀘州師范已經合并到瀘州職業技術學院,那尊塑像是新建起來的惲代英塑像,惲代英事跡在校史館陳列。

        惲代英1895年出生,比毛澤東同志小兩歲,原籍江蘇,出生在武昌一個官宦之家,12歲考進張之洞開辦的高等小學堂,18歲考上武昌中華大學預科,20歲從預科轉入文科中國哲學門。

        他和毛澤東同志都是 “激揚文字”者、傳統文化的反叛者。在同一個時代,一個在湖南一個在湖北都組織社團,都是學生運動的組織者、少年中國學會成員。惲代英會三門外語,其中兩門自學,翻譯的《階級斗爭》影響了毛澤東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確立。他是《中國青年》的創刊者,培養和影響了一代代青年,主編過《紅旗》。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他于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來到瀘州(原叫“瀘縣”)川南師范(現瀘州職業技術學院)任教,先后擔任教務主任、校長等職。

        惲校長在瀘縣期間進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動,撰文宣傳馬克思主義,在課堂上給學生講馬克思主義,組成20多人的宣講團上街宣講,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給學校師生購置《新青年》等進步報刊,多種方式傳播馬克思主義,在川南廣大青年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青年都以聆聽到他的教導為幸。

        1922年5月的一個星期天下午,在瀘州忠山涼亭內, 惲代英從川南師范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和瀘縣中學的“學行勵進會”中,吸收了一些覺悟較高的青年,成立了瀘縣社會主義青年團,這是四川最早的共產主義組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眾多早期團員后來先后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了瀘縣乃至四川革命事業的中間力量。瀘縣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瀘縣后來成為了川南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心。

        惲代英在瀘州僅待了16個月,但他對瀘州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黨團組織的發展、人民解放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36歲的惲代英沒有躲過叛徒的出賣,慘招國民黨殺害。惲代英猶如夜空中劃過的一顆閃亮的星星,那么美那么亮。

        “人畏死而求生,則必須犧牲小幸福以求大幸福,即為自利而利社會,利國家,利天下。”惲代英在日記中摘錄,我恍然醒悟,這不就是我的親人、老師們傳承的為國、為天下的大格局和胸懷嗎!

        1950年,周恩來為紀念惲代英題詞。他說:“中國青年熱愛的領袖——惲代英同志犧牲已經19年了,他的無產階級意識,工作熱情,堅強意志,樸素作風,犧牲精神,群眾化的品質,感人的說服力,應永遠成為中國革命青年的楷模。”

        是的,惲代英是我親人、老師們的楷模,也是我的楷模。醉美瀘州,紅色酒城,今天,我的女兒也非常有幸在瀘師附小讀書。看今天瀘師附小的發展,也仿佛看見了惲代英曾經在川南師范留下的許多教育理念的影子。

        我終于追尋到傳承在血脈里的紅色種子,既然早已種下,那就盡管吸收陽光、雨露,扎根土壤生長吧!

        吳雪梅

        責任編輯:楊睿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河县| 垦利县| 施秉县| 双峰县| 库伦旗| 古蔺县| 东乡族自治县| 罗山县| 彭水| 延庆县| 阜宁县| 古蔺县| 台山市| 大渡口区| 隆林| 延长县| 达尔| 南澳县| 邹平县| 青岛市| 太仆寺旗| 永福县| 新沂市| 凌海市| 天镇县| 西畴县| 凤山县| 任丘市| 黔西县| 青浦区| 和田市| 舒城县| 华坪县| 修文县| 汤原县| 牟定县| 南和县| 北海市| 石屏县| 吴忠市| 洪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