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邊彝山人家是樂山市唯一一個跨三個鄉鎮的大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安置群眾168戶909人。近年來,彝山人家不斷探索創新基層治理管理模式,繪就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建強黨組織。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由搬遷鄉鎮和遷入地鄉鎮組織定期召開聯席會,研究解決安置點后續治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和措施。成立彝山人家黨支部和工作委員會,選優配強治理干部,制定黨支部運行、財務管理等8項制度。推行樓棟型功能黨組織建設,由群眾評選14名樓長,協助小區干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形成三級聯動治理格局。
構建善治體系。探索成立“一委兩站四會”,統籌社會工作服務站、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創新開展“彝山兒女周末小課堂”“七彩索瑪花”等志愿服務活動25次,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安置點治理。推行精細化解民憂“3+4”工作法,用好用活樓長、治理組長、黨員、公益性崗位四類人員,實施積分兌物資的“6+X”模式,每季度開展五星評選活動,以榜樣力量帶動群眾學習典型、爭做典型,全面理順安置點管理秩序。
堅持共建共治。建成黨群服務中心、衛生院、幼兒園、彝秀車間等,保障群眾就近就業就醫就學,打造15分鐘生活圈,提升群眾融入度、認同感。舉辦彝歌會、摔跤比賽等文娛活動,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開展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健全完善村規民約,設置“紅黑榜”,成立安置點“德古”調解協會,常態化評選“最美家庭”“文明新風示范戶”評選活動,樹立示范典型100余戶,文明村風、和美家風、淳樸民風逐步形成。
推動務工就業。成立彝山人家公共就業服務站,每月常態化推送務工就業招聘崗位信息,每季度動態更新“五一個”就業臺賬信息。依托光輝村彝繡扶貧車間,培訓繡娘300余人,帶動46人居家就近靈活就業。投資2000余萬元建成后扶產業園區,帶動6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依托浙江越城區幫扶、峨眉山市對口援彝等契機,通過以工代賑等方式面向集中點青年精準投放就業崗位400余個,安置點群眾務工就業渠道得到廣泛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