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峨邊豐富的彝族文化旅游資源和黑竹溝4A級景區,共吸引來自五湖四海的旅客人數8.5萬人次,同比增長5%。為更好服務旅游經濟發展,峨邊公安主動將警務工作融入全縣旅游發展戰略布局,結合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以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為依托,深耕旅游警務機制,促進全縣旅游市場良性發展,全面助力打造民族文化大品牌。
一、高位推動,超前謀劃部署,提升風險隱患化解能力。全縣公安機關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充分發揮“情指行”一體化運行機制優勢,依托指揮調度體系強研判、抓重點、謀實招、講實效。縣局成立了夏季旅游安保維穩工作領導小組,精挑細選各警種業務骨干作為安保組組長,著力提升組織領導能力。副縣長、公安局長鄒永強多次現場調度安保維穩部署情況,對景區線路、場地開展實地踏勘;從縣局抽調10余名特巡警與景區黑竹溝派出所相融合,堅守安保一線;強化與景區活動主辦方溝通聯系,細致掌握各類活動流程,及時消除安全風險隱患。夏季以來,全縣涉旅游景區接處警19起,參與行政聯合執法3次,檢查景區及熱門打卡非景區景點等旅游場所78家次。
二、聯動共治,優化勤務運行,形成多元化治理聚合力。全縣公安機關牢固樹立“游客平安無小事”的理念,建立由縣文旅局、市場監管局、公安局、綜合執法局等涉旅部門共同參與的旅游秩序綜合整治機制,優化勤務運行聯動執法,明確具體職責,實現集約高效用警,以最優勤務模式應對旅游高峰期安保。安保維穩工作領導小組根據活動規模不斷完善應急預案,確保各警種信息互通,為及時、有序、有效應對突發事件、開展應急支援提供機制保障。利用大運會安保契機,組織各派出所、涉旅部門開展圈層防控實戰演練2次;組織開展最小作戰單元現場處置理論知識考試和應急演練4次,從理論到實踐,全鏈條搭建“參戰”警種及部門處置突發事件、武器警械使用、戰術配合能力素質提升體系,切實提高“護航旅游”協同作戰能力。夏季以來,全縣旅游景區安全事故、旅游負面輿情以及損害峨邊縣旅游形象的公共事件“零發生”,全縣旅游市場秩序整體平穩有序。
三、對標法律,嚴執法強整治,綜合施策形成高壓打防。縣局持續攻堅重點景區綜合整治,由黑竹溝派出所牽頭,聯合文旅、市場監管部門,協同治安、刑偵、交警、巡特警等警種開展旅游重點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集中整治,警力前移、細化措施,全要素開展整治旅游市場亂象,努力創造良好旅游治安環境。組織景區20余家旅店業主簽訂《治安防控責任書》,共擔景區社會治安管理責任;強勢排查“危險物”,收繳各類子彈700余枚,辦理4起涉槍案;主動管好“風險事”,充分發動群眾力量開展群防群治,協助景區矛盾糾紛處置。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沿街商鋪、餐飲店進行清查,排查各類安全隱患10余處并整改,從源頭上避免各類安全事故發生。縣局按照“平峰巡線、高峰守點、長期控面”要求,提升景區見警率、管事率;重拳出擊,對涉旅違法犯罪零容忍,持續加大對故意傷害、盜竊、敲詐勒索、強迫交易等涉旅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全力維護峨邊旅游形象。
四、巡線控面,強化排堵保暢,做實交通應急疏堵工作。汛期以來,峨邊持續發生雷陣雨、暴雨、短時強降雨等強對流天氣,峨邊公安圍繞景區出入口、道路、停車場和各景點分布情況,提前實地踩點、研究制定有效可行的交通秩序維護和管理方案,全力以赴排查險情,有效加強景區道路交通秩序管控,筑牢防汛安全屏障。主動聯合交通、綜合執法等部門對重點景區周邊道路沿線交通警示標識、村莊岔道、路牌路標、潛在隱患等方面開展排查并協同進行整改優化,增設各類交通安全警示標志,合理優化景區停車場內外交通秩序管理。汛期以來,開展巡邏190余輪次,共出動警力540余人次、出動車輛230余輛次,清理塌方路段障礙物11處,受到過往游客的紛紛點贊。
五、管服并重,延伸警務工作,高效優質服務零缺位。峨邊公安將熱情服務游客的工作理念融入夏季治安巡查宣防工作中,將警務工作延伸到景區各個景點和游客身邊,全面提升管理服務效能。針對境內景區多山多水特點,加強溺水、墜崖等救援救助培訓,先后2次為身處險境的游客提供救助服務,確保科學、高效處置突發性事件。針對景區內發生的矛盾糾紛,秉承“游客優先”原則,堅持以化解、調處為主,做到溫柔執法、柔性執法、良性調解,有效維護雙方合法權益。夏季旅游高峰以來,針對性服務旅客群眾87人次,調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4起,獲得錦旗2面,實現涉警投訴“零發生”。在景區及重點路段設置業務咨詢臺,耐心為游客、個人提供公安業務現場解答,對不涉及公安業務或公安管轄的問題,提前備好相關業務主管部門的位置及通訊方式,讓游客、個人的問題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得到解決,共接受群眾咨詢90余次,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1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