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春天的繁花盛景如詩如畫,暖陽照耀下,萬物復蘇。近日,石棉縣人民法院美羅女子法庭依托“康乃馨家園”婦女實體維權平臺組織開展了一場“雙語”普法宣講活動,為少數民族群眾送去“普法大禮包”,倡導婚俗回歸本心,婚姻回歸本質,杜絕高價彩禮,為彩禮減負、為幸福加分。
據介紹,本次活動,石棉縣人民法院選派通曉彝族語言、法律知識過硬的雙語法官邱健慧,到石棉縣安順場鎮新場村新場彝寨開展“雙語”普法宣傳活動。用民族語言“零距離”“無障礙”與少數民族群眾面對面交流互動,共筑民族和諧連心橋。
宣講“聲”入人心,邱法官結合工作實際,將法律法規與彝族民族文化、傳統習俗、村規民約相結合,分別運用漢語、彝語從老百姓關心的話題切入,就少數民族婦女在婚姻家事、勞動就業、移風易俗等方面遇到的法律問題進行講授,并且詳細介紹了如何通過法律途徑去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邱法官結合自己審理過的真實案例詳細講述了高價彩禮、包辦婚姻等遺風陋俗對雙方家庭所帶來的危害,以此告誡在場少數民族群眾樹立彩禮適度、婚姻自由的良好風尚。
現場氣氛活躍熱烈,當地少數民族群眾說道:“這場雙語法治課太精彩了,邱法官講的我都聽懂了,特別是法官說到的高價彩禮的問題,苦的不僅僅是男方,女方也會一起受罪,我覺得應該摒棄這種陋習,我們應該按照自身經濟條件決定彩禮的數額,不應該攀比,一味追求高價彩禮”。
創建法俗融合解紛新機制,石棉縣人民法院積極探索法俗融合的解紛新機制,貼心設置雙語導訴員和雙語法官,引入具備一定的文化程度、法律常識及豐富的調解經驗并在少數民族群眾中具有一定威望的“德古”或鄉賢人士等參與化解涉少數民族糾紛案件,成立“德古”“路吉達刻”調解室,通過不定期雙語普法、雙語巡回審判、雙語執行,分層分類調解各類矛盾糾紛,切實做到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同時,引導少數民族群眾依法解決矛盾糾紛,以法治之力助推民族團結進步。
下一步,石棉縣人民法院將繼續從基層社會治理的實際需求出發,充分發揮康乃馨家園的實體平臺作用,主動作為,全面覆蓋,針對少數民族同胞、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群體,創新開展“節日+”“雙語+”等靈活多樣的“法治+”宣傳活動。利用雙語法官的語言優勢,用少數民族最熟悉的語言傳播法律知識,不斷增強少數民族同胞法治觀念,奏響普法強基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