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剛過,全國產糧大縣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白花鎮北域糧油現代化農業園區的水稻進入成熟期,沉甸甸的稻穗被壓彎了腰。連日來,村民們搶抓時節,開啟水稻“收割模式”,奏響了鄉村振興的“豐收曲”。8月12日,宜賓市翠屏區人民法院白花人民法庭法官走進稻田,為正在田間勞作的村民“面對面”普及法律知識。
據悉,白花鎮當地因地制宜大力推廣稻蝦、稻魚共生種養模式,預計今年實現豐收,經濟效益可觀。法官與村民拉起了家常,詳細了解水稻、龍蝦、魚的種養、管理、收益情況,以及法律知識、維護權益方面的需求。針對水稻、龍蝦、魚豐收后變現可能產生的買賣合同、合伙協議等糾紛,法官就合同的訂立、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為村民作了詳細講解,贈送了民法典讀本,引導村民知法守法、依法維權。
據了解,2024年,翠屏區水稻種植面積約42萬畝,預計產量達23萬噸。翠屏區法院依托7個派出法庭,在轄區20個鎮、街道分別設立共享法庭、法官工作站、巡回審判點等橋梁陣地,組織干警走進農戶家中、稻田、藕海、茶園、高粱地、油菜田、三角梅花田等,通過巡回法庭、上門調解、院壩普法、面對面提供法律咨詢等方式,宣傳普及法律知識,化解涉農糾紛案件,依法維護農民群眾合法權益,以高質司法服務和保障農村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今年以來,該院共開展各類涉農法治宣傳100余場次,化解各類涉農糾紛1500余起,為農民群眾挽回各類經濟損失6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