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天空下,碧草山野間,莊嚴的國徽分外紅。四川瀘州江陽區方山鎮熊壩村村委會院壩里,一場別樣的“支書模擬法庭”活動即將開始。來自周邊方山、江北和丹林鎮的村社干部、網格員、法律明白人以及周邊村民等80余人早已端坐庭下,眼神中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法槌聲敲響,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法庭”上坐著的是大家熟悉的村支書等村社干部,他們神情專注、有條不紊,把一起生活中常見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審理,給大家“演了出來”,從宣讀庭審紀律,到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等各環節都按照標準化庭審流程進行。清脆有力的法槌聲渲染了法庭的威嚴莊重,激烈的法庭辯論引起旁聽人員對案件的思考,公平公正的宣判結果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熊壩村是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江陽區法院在這里首次邀請村社干部開展模擬法庭,扮演審判員、書記員、原告、被告等角色,對他們進行沉浸式法律業務指導培訓,敲響了熊壩村別樣法庭‘第一錘’。”江陽區法院江北法庭庭長王開梅介紹道。
模擬庭審結束后,王開梅就模擬法庭作了專業點評,并圍繞庭審中責任劃分等問題進行進一步解析,結合涉及的法律知識開展普法講解,對矛盾糾紛的依法化解進行業務指導培訓。
庭審中扮演法官的方山鎮方山村村支書肖官偉感觸地說:“化解群眾矛盾糾紛是基層干部的重要工作職責,這次支書模擬法庭活動,讓自己對化解矛盾糾紛有了新的認識,以后在處理時做到講清道理,講明法理,才能讓群眾心服口服,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
“有點好耍,還能學知識。認識的村干部們把案件審理演出來,我們大概明白其中的法律知識了,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曉得怎么做了。”旁聽村社干部打趣地說道。
“《民法典》施行日期是……”
“這個簡單,我能答!”
為進一步提升基層村社干部和鄉親們的法治素養,模擬法庭活動現場還專門設置了“法治紅包”抽取點,江陽區法院“瀘法麒麟”普法志愿者圍繞《憲法》《民法典》等法律,和大家開展互動抽題問答,派發法治禮品,讓大家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 進一步學習更多法律知識。
江陽區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蔣相立表示:“在方山、丹林、江北三鎮的大力支持下,江陽區法院江北法庭組織開展此次‘支書模擬法庭’活動,通過以案說法、沉浸式普法,對基層村社干部開展業務指導和培訓,旨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增強基層村社干部的法治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助力基層社會治理。今后,江陽區法院將進一步發揮人民法庭在源頭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獨特優勢,做實指導調解法定職能,主動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格局,推動人民法庭在‘和美鄉村’建設中發揮更大力量。”